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1-15 09:35
周桐 閆俊伊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10月24日,在2024“藍盾杯”全國網絡安全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現場,參賽選手們的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一行行代碼如瀑布般流淌至運行終端,一場“為了守護業務網絡凈土安全”的“攻防戰”正在上演。
為選手提供對戰“場地”的,正是由華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華能藍盾”網絡安全防護體系。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電力行業的廣泛應用,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豐富多元的新型應用場景,使得原本的網絡安全架構不足以適應現階段發展需要。
電力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也是網絡安全的重點。并且,隨著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網絡攻擊的組織化現象日益明顯,電力行業網絡安全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無論是在加快推進網絡安全領域頂層設計上,還是在加快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水平、優化完善網絡安全工作體制機制上,堅持問題導向,并注重制度建設,不斷夯實維護網絡安全防護的的能力。該公司充分發揮數智牽引、數智驅動和數智賦能作用,布局推進數智華能“139”重大專項中的“藍盾行動”,勇擔能源安全保供使命責任,著力構建安全自主可控的電力能源網絡安全環境。布局推進數智華能“139”重大專項(“1”是打造“華能睿智”品牌,覆蓋從基礎設施到頂層應用的全業務場景與運營支撐體系;“3”指的是數智華能建設的支柱,即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技術研發三大平臺;“9”指的是覆蓋生產、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數智華能建設的9項重點示范項目——建設統一運營管理平臺,打造華能智算中心,構建華能人工智能體系,推進智慧電廠、煤礦智能化、智慧基建、一體化管控平臺、虛擬電廠、智慧經營系統建設)。
“維護網絡安全,是一個不斷織密‘保護網’的過程。”華能信息公司負責人認為,維護安全,必須要知道風險在哪里,是什么樣的風險,什么時候發生風險。
作為中國華能守護“云端”凈土“智腦”的華能信息公司,則緊扣“踐行華能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數智華能建設的主力軍”這一定位,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應用等新技術為龍頭,建設華能云計算中心、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災備中心、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和網絡安全產學研訓綜合基地“五中心一基地”,打造“華能藍盾”“華能信創”“iHN+”“智慧能源”等品牌產品。
“網絡安全的本質在對抗,對抗的本質在攻防兩端能力的較量。”華能信息公司負責人直言,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有錢買不來,市場也換不來,必須立足于自主創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我們自主研發的華能藍盾技術方案,采用‘1+1+4+A’的體系架構,以‘智網感知、縱深防御、統一運維、持續演進’為核心,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智能化的電力安全防護體系。”
9月11日,“華能藍盾”網絡安全品牌的核心產品——網絡態勢感知安全運營平臺獲評“2024中國20大杰出安全項目(CSO20)”。
“要加強網絡安全和自主可控,積極推動數據安全治理工作,強化數據安全管控,持續迭代升級和用好華能網絡態勢感知平臺和網絡安全綜合管控平臺,把自主可控的‘華能藍盾’打造成中國華能網絡安全的核心力量和有力抓手。”中國華能副總經理張濤表示。
目前,華能信息公司已完成涵蓋核電、新能源、燃料、火電、行政、財務、黨建等多個領域共60余套應用系統的開發建設,并運維保障華能云平臺以及50多個華能集團核心應用系統安全可靠穩定運行;累計獲得發明專利106項、實用新型專利36 項、軟件著作權63 項,獲得各類獎項32項,主編參編多項國家、行業、團體標準;順利通過ISO9000、ISO27000、CMMI3、CS2等多項認證。
根據IDC預測,到2027年,中國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可達1429億元,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至于華能信息公司如何進一步鋪就“華能藍盾”長青之路,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