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16 14:46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趙稼豐)“這三個月土體升溫過程,融土對樁基水平作用力明顯減小,根據近期數據,我們可以測算給出抗凍拔穩定性驗算建議……”7月12日,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塔河—呼中66千伏線路工程施工現場,國網黑龍江省大興安嶺供電公司科研攻關小組成員袁世彬、叢嘉明收集地下凍土帶樁基監測數據,開展大興安嶺地區高寒高緯度輸電設施樁基凍拔防控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大興安嶺地區地處歐亞大陸凍土南緣,年平均氣溫零下4攝氏度,為大片島狀凍土分布區,常年存在永凍層。高寒高緯度自然條件對電網工程建設及桿塔運維產生不利影響,冬季凍結期,輸電桿塔樁周土與樁基凍結在一起,在凍脹力的作用下,樁基被拔升起;在春季融化時,樁基未能隨土體融化而完全回落,最終殘留一定的豎向位移,這樣的過程循環交替進行,凍拔量逐年積累,導致桿塔樁基被拔失穩。
為優化極寒地區能源結構配置,保障輸變電設施運行安全,國網大興安嶺供電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合作作為技術支持,同時組建一支現場科研攻關團隊,團隊成員為具有多年一線工作經驗的產業工人組成。
3月,依托塔河—呼中66千伏線路工程實際需要,科研攻關團隊在新建的鐵塔基礎中應用套管樁等監測設備。在監測儀器安裝過程中,科技攻關團隊和工程建設人員頂風冒雪清理了兩次長達一千米的“冰湖”。“所謂‘冰湖’就是冬季凍脹引發地下水涌出地面,加上氣溫低降水凍住,形成冰面,由于是施工的必經之路,我們必須在施工前先清理干凈冰面。”袁世彬介紹。
工程建設現場,科研攻關團隊隨同施工人員在零下20攝氏度的條件下,每天都要在大山里徒步往返近6個小時,對處在不同地帶的鐵塔基礎試驗樁基布設鋼筋計、應變計、溫度傳感器等監測儀器。
4月,呼中區最低氣溫仍處于零下,科研攻關團隊通過已布設的儀器采集了第一批監測數據,又通過走訪、調研獲取研究區相關資料,收集試驗區樁基結構參數,分析凍土區樁基凍拔發展規律。
截至目前,所有安裝的監測設備都已正常進行監測工作。8月末,科研攻關團隊將繼續依托鐵塔河—呼中66千伏線路工程,在桿塔基礎周圍繼續向地下深處埋放檢測儀器,為高寒高緯度輸電設施樁基凍拔研究提供更加充實數據支撐。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