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1-27 16:01
——國網數科控股公司高質量服務雄安新區發展紀實
李倩 戈韶如 陳泓因
10月30日,在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以下簡稱“雄安創新中心”)建設現場,一輛輛澆筑車停靠路旁,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混凝土持續注入頂板。在建設現場指揮部,“園區全過程數字化管控平臺”監控大屏跳動著工程質量、工程進度的實時數據,如同一部華彩樂章的簡譜,真實記錄著這個承載著千年大計的“未來之城”,正在經歷的滄桑巨變。
雄安,起筆是世界眼光,落筆為時代標桿。
國家電網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服務重大國家戰略,推動能源電商與金融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綜合能源服務、電動汽車服務、智能電網技術等新興產業向雄安新區集聚,支撐新區現代化高科技產業體系構建,有力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22年7月12日,正式開工建設雄安創新中心。
國網數科控股公司(國網雄安金科公司)黨委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決策部署,堅持高標站位,整體輸出技術理念和平臺解決方案,綜合發揮平臺價值和經濟價值,賦能新區綠色低碳創新發展,在建設未來之城,服務千年大計的征程中加速奔跑。
多個“第一” 零碳園區建設打造創新標桿
2022年7月12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辛保安在雄安創新中心開工儀式上指出,一定要把這個園區建設成“零碳園區”,形成智慧零碳園區和用戶側新型電力系統綜合示范。
以國網數科控股公司為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國網中興公司承擔建設管理任務,南瑞集團、信產集團提供技術支撐的雄安創新中心項目正式啟動。經過多方調研和反復論證,國網數科拿出了國內領先的智慧零碳示范園區建設方案。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雄安創新中心建設創造了多項“第一”:一是打造了新區第一個“全電”園區,通過應用地源熱泵、智慧雙向充電樁、全電綠色廚房等電能替代技術,實現園區電氣化率100%。二是打造了新區第一個“零碳”園區,采用“大云物移智鏈”及數字孿生等數字化技術打造園區智慧大腦,實現園區智能管理、能源智慧管控和全景碳監測三位一體。同時通過100%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供暖,和高比例光伏、暖通空調優化、高效節能電器、高效數據機房、能源智慧化管理等節能降碳措施,結合綠電交易,最終實現園區的零碳排放。三是建設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園區級多端低壓柔直環網,將園區柔性可調負荷提升至園區尖峰負荷的37%,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高比例可調節負荷方面實現國內領先,為打造多維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形成了典型示范。
雄安創新中心智慧零碳園區樹立的創新標桿獲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廣泛認可。河北省委省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同志多次赴雄安項目現場調研,對雄安項目建設提出指導意見并給予充分肯定。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機構前來調研學習,共接待交流訪問共4000余人次。2022年12月13日,該項目被評為2022年度綠色建筑示范項目;2023年,入選河北省建設科技示范項目-綠色低碳科技示范項目;獲得第四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北京賽站領軍組單項獎、國企數字場景創新專業賽一等獎。
國網數科的“零碳”實踐,積淀了一批創新技術成果和平臺應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零碳成套解決方案,將在新區建設中推廣落地。雄安項目配套開發了源網荷儲協控、電碳協同交易、園區智慧運營、能源智慧管控、全景碳監測平臺,將被應用于降低建筑能耗和運行期碳,實現各類園區零碳排放的全數字化管控。基于項目本體零碳實踐開發的“能碳數據資產公共服務平臺”,將面向園區業主及企事業單位等提供碳排管理、降碳規劃、電碳協同交易輔助等服務,開展園區參與電力市場和碳市場協同交易試點,打造國內首個電碳融合交易示范樣板,助力新區“能碳雙控”工作。
“在國網河北電力和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雄安創新中心項目穩步推進,預計年底正式封頂亮相。下一步,我們將接續做好運營工作,為構建完備的能源互聯網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和生態圈作出應有貢獻。”國網電易數字科技(雄安)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徐慧明向記者介紹道。
一次實驗 新型電力系統形成典型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雄安,因其重要戰略地位和歷史使命,國家電網公司在這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探索實踐,也將對我國能源轉型產生重大的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
國網數科控股公司作為國家電網戰略性數字科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平臺的多元連接和規模化資源聚合優勢,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支撐雄安新區能源智慧低碳轉型邁出重要步伐。
“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互動平臺”,是國網數科控股公司所屬國網商用大數據公司自主研發的創新平臺,將電力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交易等各環節全面融會貫通,進一步提升源網荷儲一體化服務能力,年內實現試運行。依托這一平臺,國網數科通過開發拓展功率預測、共享儲能、負荷聚合、市場化售電交易輔助等運營功能,真正實現源網荷儲四域有機聯動,為雄安新區內的新能源場站、分布式儲能、可調節負荷等各類資源提供功率及負荷預測、新能源并網接入、負荷資源智慧調節,并輔助各要素資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形成數字化手段與商業化模型的有機融合,助力打造具有雄安特色的新型電力系統樣板工程。
同時,為真正實現電力供應的綠色低碳,國網商用大數據公司還打造了“多維多態電碳一張圖在線分析優化系統”,利用先進的圖計算技術構建“電碳因子”,支撐電碳耦合分析,精確計算雄安新區電力供應的碳排放,支撐政府建立電力碳排核算體系,助力電力供應向綠色低碳化全面轉型。
“下一步,我們將儲能、分布式光伏、工業園區、居民負荷、充電樁及電動汽車等分布式資源進行連接,通過構建一體化服務,實現新能源、負荷互動、電力交易、新型儲能等服務相互賦能,構建源側高精度預測、網間高水平互濟、荷側廣泛響應互動、儲能智能調節的新型電力系統供需平衡新模式,打造電網數字生態,提升源網荷儲協同服務能力,讓能源電力的‘未來時’在雄安變成‘現在時’。”國網商用大數據公司副總經理鄧春宇勾勒著新型電力系統落地雄安的美好圖景。
這場關于新型電力系統的實驗,離不開新型數字技術的有力支撐。今年9月,國網數科控股公司以產業投資基金為基礎,啟動“揭榜掛帥”活動,發布了新型電力系統的技術需求榜單,吸引了雄安地區多家企業申報負荷側互動與多能融合技術、新能源預測與接入技術等項目,同時發揮豐富的創新資源與市場信息優勢,為雄安地區各類創新主體提供投資基金、需求客戶及合作企業資源,加速推動5G、AI、物聯網、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技術成果深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為打造創新驅動的雄安新區發展示范區注入數字動能。
多點開花 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提質
國網雄安金科公司,國內首個在雄安新區注冊的金融科技公司,國家電網首批入駐新區的二級單位,一直致力于優化新區營商環境,服務新區產業鏈協同發展、支撐新區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以雄安新區為起點,國網雄安金科公司融資增信、電力征信、電力大數據和數字人民幣等金融科技服務輻射全國,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有了‘電e金服’,我們的資金鏈要比以前靈活得多,企業發展更有底氣了!”10月23日,河北省保定市某線纜制造廠家負責人頗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提到的“電e金服”,是國網雄安金科公司建設運營的國家電網線上產業鏈金融平臺。該平臺聯合優質金融機構,通過“信用融資、票據融資、國內證融資、資金增值、訂單融資”等金融產品,為產業鏈上游企業和下游用電客戶提供便捷、豐富的金融科技服務,有效幫助用電企業靈活調配資金、提升資產效能、降低融資成本。截至10月底,累計面向產業鏈上下游93.3萬用戶、聯合539家各級金融機構、對接56款金融產品、連接47個各級政府服務平臺、服務上下游規模超5500億元,其中幫助16萬家中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超3100億元。
2023年初,國網雄安金科公司依托國網征信公司的企業征信牌照,在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公共服務局、中國人民銀行雄安新區分行的指導下,與雄安新區智能城市聯合會共同搭建“雄安新區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充分結合地方政務數據資源和數字科技平臺優勢,破解了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在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架起“服務立交橋”,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充分釋放了數據資源和數字科技在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和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潛力。
國網雄安金科公司還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數字人民幣生態建設戰略合作伙伴,打造線上線下全品類數字人民幣支付結算服務,在北京、江蘇等21個試點地區應用,與八大主要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開展全面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在電力行業的普及應用。目前已實現在電費收取、支付結算、金融服務三大領域共20余個場景落地。截至10月30日,平臺用戶錢包簽約數量超238萬個,交易量超180萬筆,交易額突破34億元。
面向未來,國網數科控股公司(國網雄安金科公司)將依托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以數字化平臺全局性、系統性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新型能源體系構建,加快電網業務、數字業務和金融科技業務多向聯接、跨域融合和交叉賦能,構建交易驅動、要素協同、互動響應的能源互聯網生態,為雄安新區建設這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譜寫更輝煌壯麗的數字樂章!
責任編輯:楊娜
校對: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