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08-29 15:47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于一瀟)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力與氣象的耦合愈發緊密,源網荷儲各環節的運行受氣象條件影響更加顯著,因此,發展電力氣象或者更為廣泛的能源氣象是當前行業變革之急需,在未來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盡管在工業應用領域能源氣象的探索已有開展,但是對于高校等絕大部分科研機構,獲取符合電力系統運行需求的能源氣象數據仍相當困難,主要原因在于能源氣象產品直接購買成本高,而利用開源數據自主研發數據處理與高效計算系統時間周期長、學科交叉特性致使研發門檻高。這一現狀極大限制了能源氣象學科以及相關研究領域的發展及相應產品的研發。
在此背景下,近日,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系統經濟運行團隊主持開發的能源氣象科研數據服務平臺應運而生,該平臺既面向科學研究提供免費能源氣象數據資料、又向工程應用提供商用增值氣象產品,是國內首個融合多源數據優勢、提供滿足電力系統運行需求的高分辨率氣象預報信息的公共服務系統。
該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首日注冊用戶數量就超過150余人,試運行期間,工作穩定、各功能模塊運行良好,數據下載量超2000MB,多家企事業單位主動聯系表達了對氣象數據服務及數據應用等方面的合作意愿。
需求牽引 破解科研難題
山東大學電力系統經濟運行團隊2010年開始對高比例新能源電網的功率預測及其調度應用問題進行研究,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符合研究需求的氣象數據難以獲取,成為制約研究發展及產業應用的突出難題。
為破解這一困境,團隊2018年開始在楊明教授的帶領下整合優勢科研力量,針對學科交叉理論研究難度大、多套模式并行仿真高效計算難度大、海量原始數據與計算結果存儲與提取效率提升難度大等突出難題,廣泛征求領域專家意見、產學研用聯合攻關,自主建立了多源融合、覆蓋全國的高分辨率數值氣象業務化預報系統,并建設了能源氣象科研數據服務平臺,為廣大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數據支持,有力促進了相關領域研究工作的開展。
順勢而為 鍛造行業新態
楊明教授一直認為,氣象資源與行業結合,想要快速高效發展,產生國際領先的成果,開放共享、融合發展是關鍵,不同學科領域間的信息壁壘不利于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的良性競爭與發展。由此,在平臺建設之初,團隊就建立了“開放共享、交叉融合、守正創新、持續提升”的核心理念,整個建設過程中,不忘初心,睿智創新,堅持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公開,通過方法與結果的比較與交流,力爭實現能源氣象整體研究水平的提升和產業的提檔升級。
開放共享的理念得到學校的高度認可和領域內專家學者的廣泛響應。山東大學作為團隊依托單位,在平臺發展過程中給予堅定支持,在網絡通信服務、網絡安全保障、信息化資源分配、高效計算資源保障等各方面積極響應,為平臺順利上線提供了基礎條件。電網科研單位、氣象領域專家學者、相關產業單位則通過開發經驗分享、專業知識輔導、需求分析總結等方式參與到平臺建設,給予了大量的幫助與支持。尤其是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為此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大量的算力和存儲支持,是平臺能夠順利上線的重要保證。
能源氣象,作為我國能源轉型、新能源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要基礎性資源信息,只要這一個基礎性資源發展好了,我們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才能更有效率運行,我們的新能源才能更好地發揮供電效用,才能更好地促進“雙碳”目標的達成。平臺將繼續秉承其開發共享的特性,把相關領域最新的進展總結發布、把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公開,用握指成拳的力量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促進學科發展、技術創新,建立良好的產業生態。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