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21 16:28
李鵬
在國家電投集團白音華露天礦的廣袤礦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以黨旗為指引,將黨建與創新深度融合,在設備維修一線筑起攻堅克難的“紅色堡壘”,他們以技術為利刃,破解生產瓶頸,用智慧和汗水為露天礦高效運營注入澎湃動能。這就是設備維修部黨支部——一個以“黨建+創新創造”激活發展新引擎的先鋒集體。
黨建引領,凝聚創新“向心力”。黨支部始終將黨建工作作為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金鑰匙”,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攻克技術難關的行動指南。面對設備老化、故障頻發等生產痛點,黨支部成立“紅色尖兵”黨員突擊隊,由黨員骨干帶頭組建創新攻關小組,將黨旗插在技術最前沿、攻堅第一線。
在黨員示范引領下,支部黨員主動認領技術難題,帶領團隊累計攻克電鏟鋼絲繩跳槽、變頻器故障等30余項瓶頸問題,10項創新成果獲國家實用型專利,20余篇科技論文斬獲內蒙古公司優秀獎項,3項技術成果獲評科技創新獎。黨建與業務的“雙輪驅動”,讓黨支部成為露天礦創新發展的“紅色引擎”。
技術攻堅,鍛造生產“硬實力”。在極端天氣下,設備可靠性直接關系到生產命脈。黨支部聚焦“卡脖子”難題,以技術創新推動效率躍升,完成自卸車無氣化改造、電鏟高低壓集電環改造等關鍵技術升級,設備故障率綜合下降5%;開展修舊利廢、小改小革活動,利用廢舊配件再制造,累計節約維修成本近千萬元,一項項“接地氣”的創新成果,不僅破解了生產難題,更讓“黨員帶頭干、技術創效益”成為露天礦共識。
人才培育,激活創新“源頭活水”。黨支部堅持“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發展為黨員”,打造了一支“技術+黨建”雙過硬的鐵軍隊伍。通過“導師帶徒”“技術比武”等機制,累計培養高級技師39人、技術能手5人,10余名黨員骨干走上關鍵技術崗位。“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我們既是技術攻堅的戰斗員,又是創新經驗的傳播者。”黨員技術帶頭人烏向華感慨道。黨支部還通過“創新工作室”等平臺,推動技術經驗共享,形成“一人創新、全員受益”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