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0-14 17:53
王博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出重要部署。同時,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作出明確部署。新征程上,作為國有企業紀檢機構,要深入學習領會,牢牢把握專責監督的政治屬性,自覺融入改革中心大局,以高質量監督執紀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
一、在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上下功夫
聚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把保障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國企改革中心任務落地落實作為政治監督重要任務,在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上下大功夫。監督推動國有企業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確保干部職工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抓“關鍵少數”,壓緊壓實改革責任。精準把握企業紀檢監察機關服務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中心大局的切入點著力點,緊盯國有企業強化主責主業、完善治理體系、塑造獨特競爭優勢、防范化解風險等重大任務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推動壓實改革責任,完善“一把手”既掛帥又出征、領導班子成員人人扛任務、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齊心協力抓落實的責任體系。抓教育引導,樹牢正確政績觀念。從嚴從實抓好中央巡視整改監督,認真履行巡視整改監督責任,與黨委同向發力、同題共答。綜合運用調研督導、專項檢查、政治巡察等方式,持續強化對相關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政治體檢”,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的工作機制,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糾正改革經營發展中的政治偏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解決干部職工急難愁盼問題,使改革成效與職工期盼相呼應。
二、在緊盯“關鍵少數”、管住“關鍵崗位”上下功夫
國有企業“一把手”權力集中、責任重大、崗位關鍵,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一把手”違紀違法犯罪最易產生催化、連鎖反映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一把手”甚至直接決定一個企業是發展還是衰落。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要在細化實化具體化上著力,上級企業“一把手”必須抓好下級企業“一把手”,要同下級企業“一把手”定期開展監督談話,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進行批評教育,對存在輕微違紀問題的及時予以誡勉。要切實增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實效,推動企業“一把手”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做到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要切實加強對關鍵崗位的監督,重點防范招標采購、燃料采購、新能源開發、工程建設、選人用人等關鍵崗位、關鍵流程的管理漏洞和利益勾結問題。加強對“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人員執行民主集中制、正確履責、廉潔用權等情況的監督,對有問題反映的,該提醒的提醒、該查處的查處。同時,監督者必須接受更為嚴格的監督,才有資格和能力去監督別人,在接受嚴格監督、建設過硬隊伍方面,紀檢機關要以身作則、走在前列、發揮表率作用。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嚴格規范和要求自己,為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鐵軍,一刻不停正風肅紀反腐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干部隊伍基礎。
三、在持續深化糾“四風”樹新風上下功夫
突出常態長效,深化糾治“四風”頑疾。重拳糾治干部職工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從嚴查處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等嚴重影響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緊盯文風會風不實不正、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加重基層負擔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堅持風腐同查,對違規吃喝、講排場、拉圈子等頑瘴痼疾嚴查嚴治,以作風整治成效助力企業深化改革。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糾治“四風”越進越難但不進則退,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著力解決作風不純等問題。能否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檢驗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是否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試金石,必須始終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抓,堅決破除“國企特殊論”,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對頂風違紀行為露頭就打、從嚴查處,堅決防反彈回潮、防隱形變異、防疲勞厭戰,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國資央企落地生根。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審議《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監督執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不作為、不負責、不擔當的表現,是中梗阻、是嚴重內耗,不僅貽誤工作,而且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和公信力,必須予以有效破除。要加強對改革部署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著力防止借改革之名,不切實際搞低質、無效的督查考評等問題,堅決防范片面理解改革要求、盲目機械推進等問題。
四、在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上下功夫
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要持續深化黨紀學習教育,建立經常性和集中性相結合的紀律教育機制,引導黨員干部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行動自覺。要嚴格紀律執行,進一步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高度統一起來,嚴格把握好為公與謀私、工作過失與失職瀆職、改革先行先試與蓄意違紀違法之間的界限。精準運用“四種形態”,做到定性準確、寬嚴有據、不枉不縱,重點在第一種形態上加壓用力。落實好黨內談話、談心、談話等制度,綜合運用談話函詢、提醒批評等方式,做細做實對黨員干部的經常性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用紀律約束規范黨員干部的行為。要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工作中,因為經驗不足,認識水平有限,有時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這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諒的,所以,我們就要堅持盡職免責、失職追責、精準問責,加大容錯糾錯工作力度,讓紀律執行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實事求是開展澄清工作,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更好推動黨員干部改革攻堅、擔當作為。
五、在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上下功夫
國企領域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嚴的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反腐敗不能松懈、不能松手、不能慈悲。在審議《關于二十屆中央第二輪巡視情況的綜合報告》時再次指出,通過兩輪巡視完成了對中管企業的全覆蓋,揭示了很多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有的問題性質惡劣、觸目驚心,有的問題反復發生、長期積累。這些年查處了一批央企重大腐敗案件,但嚴的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深化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等領域腐敗,嚴肅查處政商勾連等破壞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環境問題”。要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在不敢腐上持續加壓,堅持存量增量一起查、受賄行賄一起查,把握不同企業特點規律,緊盯工程建設、物資采購、招投標等重點領域以及關鍵崗位、關鍵人員,深化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腐敗,嚴肅查處“靠企吃企”、以權謀私、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扎實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要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動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進一步堵塞制度漏洞,規范自由裁量權,減少設租尋租機會。要在不想腐上鞏固提升,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以優良黨風政風引領社風民風,推動形成廉榮貪恥的社會氛圍。
六、在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上下功夫
監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決定》提出“優化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機構職能,完善垂直管理單位紀檢監察體制,推進向中管企業全面派駐紀檢監察組”等改革任務,進一步發揮紀檢監察機關職能作用,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進一步完善黨內專責監督體系,優化“大監督”機制,健全和完善國有企業三級監督體系,做強總部監督、提升二級監督、做實基層監督,強化聯動監督,提高監督實效,帶動整體工作水平提升。同時持續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推動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基層監督體系、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機制,促進形成監督合力。要突出監督重點,著力抓好政治監督、領導班子監督,特別是“一把手”監督、“三重一大”事項監督及重點領域監督,通過抓好“關鍵少數”,帶動整個監督體系更加有效運轉。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緊扣主責主業,聚焦本企業改革發展任務,督促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見效,對重點改革發展任務主動跟進、迎難而上,持續督促推動解決。用實際行動和出色表現,更好推進新征程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作者系中國大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