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17 10:24
吳初蕾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廣西柳州公司固廢資源化處置及煤炭替代綜合利用現場,一輛輛推土車將形似小山的甘蔗葉、桉樹枝、碎秸稈、煤泥摻配混合后,送上傳送帶,進入燃燒爐,高效轉化為清潔電能。這些大眾普遍認知中的農林廢棄物,到了廣西柳州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能源寶藏”。
2021年以來,廣西柳州公司受區域火電燃料成本高、供熱產能得不到充分釋放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而該公司所處的廣西鹿寨縣林業產業園,每年大量的木材加工企業產生大量木屑、樹皮、樹枝、樹葉等廢棄物以及甘蔗葉廢棄物,成為政府處置的一大難題。
“資源放錯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嗅”到發展機遇的廣西柳州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綜合研判電力市場形勢,成立生物質摻燒調研小組,多次到外地開展調研,積極溝通,并到柳東區雒容鎮農業中心開展走訪,研究推進生物質料摻燒市場調研等工作,最終確定選用桉樹皮和甘蔗葉作為機組“輔食”進行摻燒。
甘蔗葉、桉樹枝等農林廢棄物被送進鍋爐摻燒。
“生物質摻燒倘若能夠順利實現,不僅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后期配套產業鏈的形成還能助力鄉村振興,進一步拉動地方經濟,意義非凡。”該公司綜合能源工作部主任李寶音表示。
就這樣,一場“變廢為寶”的“降碳”摻燒項目開始了。
為了保證生物質摻燒項目按時投產,從夏末到初冬,面對緊張的工期、灼燒的烈日、肆虐的狂風、驟降的溫度,李寶音帶領綜合能源工作部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始終執行高標準的工程質量要求,及時組織研究細化施工方案措施,盤點施工資源條件,加班成了常有的事,周末休息時間也全天候現場管控和服務,及時協調處理問題,全力加快工程建設進度。
2023年12月,生物質摻燒項目經歷近一年的建設后正式投運,經過破碎后的甘蔗葉、桉樹皮粉末伴隨著燃煤進入機組的鍋爐內燃燒發電,機組各項參數正常,污染物排放達標。通過每年摻燒9萬噸農業固廢生物質,替代1.5萬噸煤,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萬噸,意味著柳州公司圓滿實現了燃煤生物質耦合摻燒發電,在轉型發展的嘗試探索中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項目落地了,但是如何保證生物質的燃燒效果?想要甘蔗葉、樹皮“變身”電流,如何摻配燃料更適合機組“胃口”呢?一系列問題成了該公司生產技術部人員攻堅克難的新方向。
甘蔗葉、桉樹枝等農林廢棄物完成粉碎磨粉。
行動是打破困境最好的方式。柳州公司生產人員迅速投入戰斗,成立了生物質摻燒項目小組,開展技術研究。經過反復摸索試驗,工作小組把關注焦點放在了摻燒技術上。各生產部門結合機組運行方式調整,不斷總結完善不同種類生物質料與燃料摻配方案,逐步提升生物質料比例,將生物質料摻燒對系統的影響始終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針對破碎機卡料、關風機密封不嚴、輸粉管道堵塞、系統揚塵大等多種問題,與外部公司通力合作,先后開展改造工作,新增了撕碎機、滾筒篩、二級粉碎機,更換了除塵設備、關風機,擴大了輸粉管道直徑。對原煤倉分倉改造,在低負荷時摻燒劣質煤,高負荷時切換優質燃煤,利用原煤采購差價,提升經濟效益,實現入爐煤設計煤種和摻燒煤種的高效切換,有效提高鍋爐變負荷時響應速度和調峰能力。歷經一次又一次研究和試驗,問題逐步迎刃而解,前景一片光明。
生物質摻燒項目為這簡單的甘蔗葉、樹枝賦予環保、經濟等多重意義,小小的樹枝、樹葉凝聚著廣西柳州公司的智慧與汗水,更凝聚著他們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與擔當。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