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24 16:34
劉志遠
入夏以來,全國各地持續高溫,北方多地最高溫達到40攝氏度,中國氣象局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北方遭遇“炙烤”的同時,南方也進入了濕熱難耐的暑期,使得全國各地的電力需求驟增,迎峰度夏期間高峰時段、部分地區的電力供需形勢仍然偏緊。
國家能源集團堅決扛起能源保供重任,深化塑造“511”(煤炭月產5000萬噸、發電量月均1000億千瓦時、一體化出區調運量日均100萬噸)能源保供名片,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汛期保能源保發電保運營保安全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逐級制定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專項工作方案,采取多項舉措,確保煤炭電力持續穩定供應,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驕陽似火,在國家能源集團保供主陣地上,一片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簾——百米井下,采煤機滾筒飛速旋轉;能源大通道上,一輛輛重載列車呼嘯而過,川流不息;在轟鳴的火力發電廠中,熊熊燃燒著不息的能源之火,錯綜復雜的管道網絡中奔騰而過的高溫高壓蒸汽,驅動著發電機轉子飛速旋轉……這里的每一塊煤炭、每一度電都含有無數國能人的智慧和汗水。
挖潛增效,煤炭穩產保供
在神東煤炭補連塔煤礦綜采工作面,采煤機飛速運轉,源源不絕的烏金涌入輸煤皮帶。“最近工作很忙,大家都很辛苦,但想到我們每天4.5萬噸原煤送到全國各地,大家就有使不完的勁。”綜采一隊采煤機司機王瑞彬講道。
與此同時,在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生產現場,采掘隊員工劉國慶也在聚精會神操作著電鏟車。入夏以來,該礦通過優化生產組織,創新采用剝離雙環運輸、采剝運輸雙通道、內排搭橋等措施,有效壓縮運距,大大提升了生產運輸效率。劉國慶作為采掘隊運行三班的骨干,感受最深的就是車鏟協作的頻次增加了,6月份,他的剝離量在隊里排名第一,裝載達2077車,實現約7萬噸煤順利露出,可發電量約1.4億千瓦時,這令劉國慶和同事們深感自豪。
為做好迎峰度夏時期能源保供煤炭供應,集團自產煤單位全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合理安排采掘(剝離)接續,優化生產作業組織,確保自產煤保持月均5000萬噸峰值水平。加快推動煤炭儲備、產能核增以及有關復工復產等工作,外購煤單位加強供應端協調力度,深挖資源潛力,提升抵御市場震蕩能力。
6月1日至7月18日,集團煤炭銷量10119.4萬噸,自產煤產量9978.1萬噸,同比增長0.4%;一體化出區調運量日均95.1萬噸,同比增加0.4%,疆煤出區量302.9萬噸,同比增加58.3%。
全力出擊,電力滿發滿超
電力穩定供應,是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廣東等10個省區還存在用電緊張問題,負荷高峰時段尤為突出。
在浙江北侖電廠碼頭,卸船機滿負荷運行,源源不斷的電煤沿著卸船線皮帶運往封閉煤場。監盤人員在百萬機組集控室中進行精細化調整運行參數,巡檢人員在高溫保供期間增設一輪巡檢,從而加強安全隱患排查,他們站好每一班崗,揮汗如雨地穿梭于汽機平臺、鍋爐層等生產一線,確保迎峰度夏電力供應的安全穩定運行。截至7月19日,浙江公司北侖電廠月累計發電量達18.05億千瓦時,日均1.01億千瓦時,日發電量屢次刷新入夏以來日發電量紀錄。
國能錦界公司6臺火電機組“齊頭并進”,搶發電量,汽機房室內溫度高達42攝氏度,運行巡檢人員正在揮汗如雨地進行日常巡回檢查工作。作為國家“西電東送”北通道項目重要啟動電源點,在迎峰度夏的關鍵時期,國能錦界公司全力以赴保供河北南網,應對河北南網新的變化和要求,成立專項工作組,當班各值保證機組高負荷邊界運行,爭取多發、滿發。并依照“早檢查、早發現、早處理”的原則,對設備進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特巡特護,確保設備穩定運行。“我們廠年發電200億千瓦時,可滿足5400萬家庭一年的用電量,不管天氣再熱,我們也要堅守自己的崗位。”國能錦界公司運行一部主任喬宇介紹道。
針對可能出現電力缺口省區、極端天氣覆蓋地區,以及重特大城市等區域,國家能源集團堅持“一域一策”“一廠一策”“一礦一策”,各電力企業提前備足燃煤庫存,確保存煤可用天數不低于20天。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落實主體責任、細化應急預案、加強資源組織,避免因缺煤導致能源保供不到位等事件。積極調整庫存結構,增強庫存保障能力,同時加強設備運行管理,全力提高設備可靠性和機組負荷率,堅決杜絕非停、限出力等事件,堅決保障電力機組運行穩定。
國家能源集團光伏、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也為2024年的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提供了強勁力量,在6月30日,新能源裝機規模就突破了1億千瓦。
國能靈紹直流配套光伏基地項目是國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之一,日發電量可達500萬千瓦時;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的水電工程——青海公司瑪爾擋水電站,已投產的兩臺機組日發電量可達1450萬千瓦時,機組全部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73億千瓦時;全球超高海拔地區已建成投產最大風電項目——西藏公司那曲色尼區歐瑪亭嘎100兆瓦風電項目,日發電量最高達112萬千瓦時……
6月1日至7月18日,集團發電量達1658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發電量達2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4%,水電發電量1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7%。
有條不紊,運輸協同高效
包神鐵路巴圖塔站,地處蒙陜交界處,是神東礦區外送主要出口,每年有8000萬噸煤炭從這里運出,素有能源保供“最先一公里”之稱。這個本就繁忙的車站,在能源保供時期愈發透著緊張和忙碌。“最近作業任務重、生產節奏快,天窗點我們基本上是凌晨3點多就起床了,要檢修兩千米內約110個接觸網設備、40多個回流線設備,每一次的巡檢都必須細致入微,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安全的瑕疵”,該站供電工區員工溫強說道。就在7月16日早上9時,剛完成完天窗點的巡檢任務,顧不上休息,溫強他們又參與到10千伏貫通線檢查,確保沿線通信基站、?中繼站、?隧道照明及車站其他設備設施系統電力供應。
朔黃鐵路神池南站,是國家能源集團鐵路運輸板塊海拔位置最高、線路總里程最長、設備數量最多、車流量最大的車站,日均百萬噸的煤炭從神池南站出發,穿行晉北高原,越過太行山脈,一路奔馳駛達位于渤海之濱的黃驊港站。“作為集團能源運輸至關重要的咽喉車站,我們始終全力以赴,動員站區各專業團結協作,為設備量身定制‘健康計劃’,定期開展‘安全體檢’,保障設備安全穩定,列車高位運行。”朔黃鐵路神池南站黨總支書記、站長羅宇介紹道。
為確保運輸大動脈高效暢通,集團最大化發揮多運輸方式綜合效能,加強協同組織和科學調配,聚焦重點流向增運、國鐵運力對接,高效銜接煤炭生產與銷售,確保能源運輸大通道高效暢通。鐵路單位緊盯日裝車計劃,多方協調車流調配,全面做好站車組織、機列銜接、車流接續等工作,最大化組織機車上線;持續高效組織卸車、堆存和裝船等工作,合理調整港口場存結構有效降低場存,留足運行彈性;加快“海鯨”系列貨船交付進度,武裝自有船“力量”,提升運輸保障能力,將源源不斷的烏金輸送于大江南北。
6月1日至7月18日,鐵路運量7192.7萬噸;港口進港量3831.8萬噸,同比增長4.8%;港口出港量3858.3萬噸,同比增長3.3%;船舶運輸量3937.5萬噸,同比增長12.4%。
汗水流在崗位,清涼送于四方。炎熱的天氣還在繼續,更為嚴峻的考驗即將到來,作為能源骨干央企,國家能源集團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保供職責落實到位、將安全生產部署到位、將重點保障安排到位,克服極端天氣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堅持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電保電力穩定、以一體化保高位運行,確保迎峰度夏萬無一失。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