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17 16:17
李靜菲
近日,筆者走進三峽能源建設管理分公司承建的納日松項目,施工隊伍在工地上忙碌穿梭,近千臺套的施工機械往返奔波,施工作業場景火熱。納日松項目,是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由光伏電站和制氫廠區兩部分組成。光伏電站建設在納日松鎮采煤塌陷區、采煤回填區,充分利用了閑置土地,實現了資源的優化再利用。制氫廠規劃配置15臺1000標方/小時堿液電解槽,年設計工作小時數8000小時,制氫系統年產氫氣約1萬噸、氧氣約8萬噸。本項目投資金額為23.5億元,規模宏大,意義深遠。
制氫施工現場
項目升壓站
在納日松項目的中心控制室進門處的門梁上,有一個特殊的存在——燕子媽媽精心搭建的窩。這個小小的窩,里面住著3只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它們的到來,為忙碌的項目現場增添了一抹別樣的溫情。
小燕子在等待燕子媽媽投喂
項目上的人們,用他們那顆充滿愛與關懷的心,為這一窩小燕子創造了方便的生活條件。他們深知,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呵護,哪怕是這小小的燕子一家。于是,在進門處,貼心地鋪上了一個塑料泡沫,用來接住小燕子們拉的屎,以保持環境的整潔。
施工方的人充滿溫情地說道:“等小燕子們學會飛翔了,他們一家要走了,我們再把窩拆了。”這句簡單的話語,蘊含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在這個追求速度與效率的項目中,人們愿意為了這一窩小燕子放慢腳步,等待它們成長,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一份寬容與善良。
在納日松項目的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奮斗與拼搏的氣息。人們為了項目的順利推進,日夜奮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團隊精神。而這一窩小燕子的存在,仿佛是大自然給予辛勤勞作的人們一份特別的禮物。它們的嘰嘰喳喳,為緊張的工作節奏注入了一絲輕松與愉悅;它們的成長,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
每當人們經過那扇門,抬頭看看燕子窩,心中都會涌起一股暖流。這不僅僅是一個窩,更是一種象征,象征著在這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土地上,生命的力量與美好始終相伴。納日松項目,不僅致力于創造偉大的工程成就,更在不經意間,守護著這一份溫暖與寧靜,讓每一個在這里奮斗的人,都能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或許,當小燕子們展翅高飛的那一天,人們會帶著不舍與祝福,目送它們遠去。但這份關于生命與愛的記憶,將永遠留在納日松項目的歷史長河中,成為激勵人們繼續前行的動力,讓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始終保持著對世間萬物的敬畏與關愛。
未來,項目建成后,光伏年均發電量約7.4億千瓦時,與同容量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2.6萬噸。相應地,每年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約59.4萬噸、二氧化硫約119噸、氮氧化物約133噸。減排提效增益顯著,為內蒙古自治區能源行業轉型升級發展注入新動力,積極推動著“雙碳”目標的實現,充分彰顯了三峽力量。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