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2-22 16:27
許佳音
“龍王渠線穿山過,山上凍雪山下融。”這是國家能源集團新朔鐵路大準線龍王渠車站職工編的一句順口溜。
龍王渠車站所在的新朔鐵路是西煤東運的能源動脈,也是能源保供的黃金通道,滿載烏金的鋼鐵巨龍從這里輸送能源到大江南北、千家萬戶。龍王渠車站所轄區域隧道已服役32年,所在區域山體水量豐沛,是沿線89座隧道中冰害問題最突出的地段。
春節期間,晝夜溫差較大,白天冰雪消融,晚上結水成冰,正是龍王渠這個特殊地段冰害嚴重的時期,龍王渠供電工區工長李美祥介紹:“春融期間,冰柱不斷凝結,設備空氣絕緣距離小于350毫米,易引發接觸網跳閘、停電、燒斷線路。需要24小時專人監控,一天就要完成2至3次的打冰巡視任務。”
圖為作業人員在龍王渠隧道內進行打冰作業。賀曉梅 攝
2月12日早上7時,龍王渠供電工區所有打冰作業人員已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等待出工。
“我們現在宣讀一下接觸網第二種工作票,龍王渠供電工區第02-12號工作票。”打冰組班長劉曉飛對安全注意事項進行提醒強調。大家完成上道作業前對除冰工具、通訊工具、照明用具等的檢查測試后,打冰巡線“攻堅戰”正式開始。
李美祥向新工付小勇講解道:“在作業前,需要將現在三節的桿連接為6米長的打冰桿,在穿戴好高壓絕緣手套、絕緣靴后,就可以進行隧道除冰了。”大準線能源保供任務重、運行列車密度大,在等待調度打冰作業命令的過程中,李美祥講解作業實用技巧、注意事項。
圖為作業人員在觀測隧道溫度。賀曉梅 攝
一到隧道口就能感覺有陣強勁的“穿堂風”,作業人員壓緊帽檐,扛著打冰桿,手拿通訊、照明設備,迅速走入隧道,沒走幾步,光線便暗下來。
打冰隊伍在隧道內行進很快。“老牛灣至龍王渠間下行來車,下道。”李美祥突然招呼大家,大家迅速下道,進入避車洞。防護員的對講機也同時響了起來。對面一陣風襲來,列車駛過,煤塵四起,視線一下變得昏暗。
“防護員還沒通知,您怎么知道來車了?”新工付小勇問工長李美祥。“因為我感覺到了風,列車進隧道會有強烈的空氣阻力,聽多了就有感覺了。”李美祥邊走邊說。
圖為作業人員進行隧道打冰作業。賀曉梅 攝
與隧道打了這么多年交道,大家在對付隧道結冰等問題上也摸到了門道。“打是一方面,視頻監控也很重要。我們通常采取實時監控、徒步巡視并結合以往的結冰位置數據及經驗進行除冰。拿老牛灣至龍王渠區間來說,在腦包上隧道、窯溝3#隧道的關鍵結冰處所,我們設置了14個監控攝像頭,每日會安排專人進行24小時盯控,發現冰情及時除冰。”班長劉曉飛說。
“這里有冰!”隊伍走到隧道3公里處,手持電筒走在前面探冰的劉曉飛發現一處冰掛,隊友楊文杰加快腳步走過來,用長達6米的打冰桿敲擊頂部的冰柱,一鎬輪下去,頓時白色冰碴四濺,在手電筒光照下如白色“煙花”散開。
隧道中段后,冰掛就不再大面積出現了。打冰隊伍偶爾停下“打”上幾下零零星星的冰,很快便歸攏成隊,繼續前進。行進中,手電光圍著隧道洞壁不斷打著轉。
11時30分,打冰隊伍走出洞口,陽光映在冰雪上,照得大家睜不開眼。整整三個半小時!記者站在高處,深深緩了幾口氣。打冰隊伍扛著工具,列隊于鐵路線旁,成為白茫茫的天地間一抹溫暖的橙色,格外明媚。
隧道打冰作為冬季龍王渠供電工區打冰組的常態化工作,在保障行車安全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截至2月17日,龍王渠供電工區打冰組今年已累計出動670人次進行83次的打冰行動,其中清除拱頂冰長200至600毫米的冰柱8根,側壁冰長300至700毫米的冰柱1715根,老牛灣至龍王渠間的冰害問題同比下降了90.25%。
在春節的特殊時期,駐守在龍王渠專用線的新朔“打冰人”,從深夜堅守至黎明,從冰雪嚴寒守護到春暖花開,用打冰鎬清除隱患,用行動“融化”堅冰,為能源運輸通道暢通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