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2-06 17:11
蔚敏
從大漠邊關到塞北草原,從黃河兩岸到崇山峻嶺,萬噸列車呼嘯而過。
2月5日,臘月二十六日,記者走進國家能源集團包神鐵路神木北站萬噸站場,數列已經編組完畢的萬噸列車正等待發車。記者跟隨17546列車,踏上包神鐵路872公里的鐵路線,了解“萬噸巨龍”掌舵者——機車乘務員的故事。
“巨龍”馳騁 帶去光和熱
寒冬時節,石拉溝兩側的大山已經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最低溫度逼近零下十五度,滴水成冰。國家能源集團鐵路運輸通道的包神鐵路神木北站,數列重載列車正集結待命。
“開始編組,核對車次、車次核對正確、聯控車站”
“17546次,神木北站10道信號好了,可以開車!”
“17546次,神木北站10道信號開放好了,可以開車,司機明白。”35歲的一等司機景堯在和車站值班員履行車機聯控,與副司機對機車儀表顯示進行互控完畢后,伸直手臂指向前方說:“綠燈,發車!”
隨著震耳的風笛聲,萬噸列車緩緩啟動了,讓整個站場變得忙碌沸騰起來。
神朔線地形山大溝深,操縱難度大,萬噸列車稍有不慎極易造成斷鉤分離,所以機車乘務員業務素質在整個機務系統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萬噸列車駛過蛇口峁隧道分相后,景堯和副司機看著機車監控上“畫出”的列車運行軌跡圖,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高度緊張的狀態也得以短暫的放松。
“對于我們機車乘務員來說,忙碌是經常事兒,一個月平均下來都在13趟左右,線路上運行機車非常密集。”司機景堯說,最緊張時,叫班到出勤開車基本控制在50分鐘左右。
目前,交流機車上線比例不斷增加,運輸效能進一步釋放,在機車乘務員等級聘任的政策引導下,乘務員的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
2023年,872公里鐵路線牽引總重8740468.8萬噸公里,高效完成3.1473億噸運輸任務。百日會戰期間,乘務員最高儲備849班1918人次,機車最高上線136組311臺,創單日機力組織最高紀錄。
智能駕駛 讓運行更暢通
“在智能駕駛系統裝車前,我們操縱列車都是憑借經驗,人為因素造成區間停車和斷鉤的概率很大,現在智能駕駛基本運用很普及了,列車操縱更加科學了。”機車乘務員劉耀峰說。
神朔線屬于山區鐵路,具有高海拔、橋梁隧道多、坡度大、曲線半徑小的特點。萬噸列車長度一千多米,運行在“魚背”區段時,車頭與車尾高低落差接近30米。在這樣的線路上駕駛萬噸列車,猶如在鋼絲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行車事故。
面對復雜的列車操縱難題,機務在機車乘務員培訓和設備改造上用足了功夫。截至2月1日,智能駕駛完成25臺裝車任務并全面投入運用,常態化開行61萬公里。
為了讓機車乘務員快速掌握智能駕駛要領,機務分公司神木北運用車間開設了“智能駕駛業務專班”,抽調2名一等司機擔任培訓兼職教員,利用備用機車作為教學機車,分時段全面開展智能駕駛教學。
“目前,我們的智能駕駛系統已經實現了自動跟車、自動制動等功能,列車能夠自主感知識別路況、隧道、橋梁等復雜環境,作出快速反應,并且能夠自主決策和執行操作,確保列車安全和高效運行。”兼職教師慕海峰說道。
如今,從開始試驗到成熟運用,機車乘務員已經從心理上接受了智能駕駛。
從直流機車到交流機車再到現在的智能駕駛,一大批機車乘務員見證了重載鐵路運輸裝備的更新換代,機車乘務員也由過去只會操縱一種機型的司機到現在的全能司機,實現了質的提升和轉變。
堅守一線 扛的是責任
華燈初上,站場璀璨燈塔下是上千保供人的堅守。
“今年輪到我春節值班,這已經是我上班第20年,在機務過年已經是第9個年頭,對我們機車乘務員來說,安全不分節假日,只要在司機室,閘把就要握緊,一絲一毫都不能松懈。”機車乘務員李錄山說。他參加工作20年,安全行車近2400趟約53萬公里,從未發生過任何責任行車事故。
像李錄山這樣春節堅守在崗位上的機車乘務員還有很多很多。
“我是計劃正月十五休息,本來車隊讓我回家過年,我們指導組正好有一個乘務員結婚,我想把回去過年的機會留給他,我年齡大了,這些都不重要,把機會給年輕人。”乘務員劉青松對記者說道。
退勤后,記者來到包神鐵路機務分公司神木北運用車間指導司機辦公室,與行車打了19年“交道”的指導司機王能平笑嘻嘻地和記者聊起了他的行車故事,說著便打開他的“寶藏箱子”,里面放著二十多本司機手賬和行車記錄本,這是他19年的記憶,翻開最上面一本筆記本,里面寫著這樣一句話:“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記者看到這厚厚的筆記本不由得感嘆機車乘務員的不容易,為他們無私的保供付出所感動。
機車馳騁,這群保供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晝夜奮戰在能源保供第一線,用責任守護萬家燈火。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