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1-22 16:41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劉建玲 趙倩斌)1月17日,“通洋旭瑞”號貨輪正緩緩駛入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進行煤炭裝船作業。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進港時間較過去節約了近1個小時,節約船舶運輸成本的同時,也為煤炭外運爭取到了更多的作業時間。這得益于國能黃驊港務公司與滄州海事局通力協作,創新性采用港前待泊區,為待裝船舶提供臨時停泊點。船舶提前從錨地進入港前待泊區等待,待出港重船駛離航道后可以快速進港進入裝煤環節。
據了解,與“通洋旭瑞”號貨輪一起首批采用港前待泊的船舶共有5艘,總裝載量可達20萬噸,累計節約近5個小時的進港時間,有效提高航道通航效率,為常態化能源保供工作安全平穩運行保駕護航。黃驊港作為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第一出海口,已連續四年煤炭下水量超2億噸,占我國北方煤炭總量的近30%。為確保國家煤炭能源的安全平穩運輸,1月份以來,國能黃驊港務公司落實“港口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的指示要求,充分發揮樞紐港作用,緊盯航道通航能力提升,協同滄州海事局在煤炭港區和綜合港區航道之間水域建設港前待泊區,可同時滿足8艘7萬噸級空載船舶臨時待泊,同時讓煤炭港區三個港池互為臨時待泊區,創新性建設成“港前+港池”雙待泊區。雙待泊區的正式啟用,將有效緩解航道壓力,以高效的通航組織促進提升黃驊港煤炭裝卸能力,同時推動船舶高效周轉,進一步發揮黃驊港“西煤東運”黃金通道和“北煤南運”樞紐港口作用,有力保障國家常態化能源保供工作安全平穩。
責任編輯:張棟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