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2-26 15:08
劉環 宋若愚
2月21日,隴東慶陽,農歷新年第一場春雪的片片雪花,覆蓋了大地原有的模樣。
在“隴電入魯”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送端慶陽±800千伏換流站工程現場,參建人員正忙碌掃除站內道路積雪、進行安全復工檢查、檢測作業機械性能、精心布置施工計劃……寒冷的自然環境與忙碌的節后復工氛圍,呈現出冰冷火熱反差。輾轉現場,參建人員歸位歸崗,按下工程建設鏈條運轉 “快進鍵”,隴電東送“前哨”報春來。
自2023年11月主體開工以來,國網特高壓公司慶陽換流站業主項目部組織參建隊伍,通過精細管理和創新施工,克服了場平移交晚、樁基施工大、濕陷型黃土基礎施工等困難,短短兩個月時間,完成了土建施工總量的14%,實現里程碑計劃。春節剛過,慶陽換流站又成為最早一批復工的特高壓工程。
抓精細管控,確保工程安全復工
在慶陽換流站工程現場,正組織人員檢測作業設備安全性能的業主項目經理姚斌說,“為提升復工準備針對性,我們通過有序組織,實行人員歸位歸崗、安全復工檢查、施工方案報審、作業全面鋪開的無縫對接。”
風呼嘯,呵氣成霜。2月21日上午,業主項目副經理馬云龍陸續來到各個施工項目部,對照節前計劃,統計歸隊的人員數字。簡單的統計復工返場人數,線上操作簡單方便,為何要親自施工班組一線?
“施工人員返場復工,可能因天氣氣候、交通運輸等原因,造成返場人數與計劃有誤差。出現這種情況,與施工項目部負責人面對面協商,解決問題才能有的放矢。”他說。“目前已返場571人,接下來一周內返場人數將超過1000人,完全滿足施工節點要求。”
風塵仆仆返回現場的參建人員,身上還帶著家鄉的年味和對新年的期許,工地建設熱浪已成襲來之勢。
國網特高壓公司慶陽換流站業主項目部將復工人員組織起來,召開復工收心會,開展安全教育培訓、組織復工勘察、熟悉復工施工方案,開展安全技術交底,進行安全應急演練;組織對主控樓、閥廳、消防水池、站內主排水管網回填等作業點進行風險復勘,對所有作業機械、工器具進行安全性能合格檢查,做好新進場機械報審;細化嚴審施工方案,構建施工報審、監理復查、建設許可的三級線上復工動態審批通道。開展節前施工回填土、混凝土澆筑質量等復測復檢工作,落實土建質量提升措施。
21日深夜,慶陽換流站臨建辦公區,一個個燈火通明的房間,建設者們正按作業面逐項核對標準化復工條件,只為讓隴電照亮齊魯大地早日實現。
抓重點攻關,技術創新解決難題
該站“心臟”——雙極低端閥廳和雙極高端閥廳建設區域,是復工重點作業面之一。天津電建施工項目部總工王俊宇圍繞施工技術要領,在現場特別就做好極2高端閥廳地面第2板防火墻澆筑工藝質量,反復對施工人員做出技術講解。
“最終施工方案是通過計算機仿真試驗和現場工地試驗室不斷遴選出的,通過用‘實驗’代替‘經驗’,用‘算法’確定‘工法’。”姚斌介紹,慶陽換流站是世界首個風光火儲送出特高壓電網示范工程,針對特殊濕陷性黃土、“沙戈荒”地區特殊氣候環境等制約工程建設品質提升的核心問題,扎實開展關鍵施工技術攻關,解決特殊建設難題,提升建設質量。
在GIS施工區域,耗用混凝土11300立方米、鋼筋1200噸澆筑的大板基礎上,將進行876個支墩基礎施工,這些基礎尺寸、質量標準都不一樣。國網特高壓公司慶陽換流站業主項目部指導施工項目部運用數學建模方式,遵循圖紙精確設計基礎樣品,為施工方案提供依據。作為解決“沙戈荒”地區特高壓工程建設共性難點問題的創新舉措,這種經驗將同步更新到國網特高壓公司標準庫“五庫一平臺”,成為標準化的建設成果,推廣到其他在建的特高壓工程中去。
“十四五”期間,特高壓進入以大規模、高強度、高質量為特征的超常規發展新階段。國網特高壓公司堅持“黨建引領專業專注特高壓”,做優特高壓工程建設管理,通過標準化、規范化手段提升傳統手段質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手段發揮知識、技術、數據等新興要素的巨大價值。
抓工作協同,合力推進工程建設
21日下午,兩輛分別載著重達30多噸的物資卡車運輸進站。這些物資是GIS廠房結構鋼柱,每一鋼柱高達18米,從數千公里的山東青島廠家運至而來。卡車行駛過后,將地面壓出兩道深深的車輪印。業主項目部專責李春雨跟著車輛行駛,不停和施工項目部人員協調材料進場事宜。
在他辦公室電腦的物資保障網格圖上,所有的工程甲供物資正被標注各種顏色,不斷從廠家發貨、在途運輸和臨近到場三種狀態切換。在建設時間線上,不僅僅是建設物資,各種建設資源、施工力量在高效協同這一目標下,以建設的最大效益產出而協同發力。
同一施工區域,存在多種工種作業,業主項目部科學制訂建設計劃,采取根據工序內容定人員數量、機械設備、節點時間,合理安排工序銜接,避免交叉作業產生 “窩工”現象。施工計劃進度共享共通,積極優化工序順序,借助大數據等手段,聚力構建梯次漸進、作業互補的建設體系。
建設施工階段,業主項目部針對各施工項目部作業范圍,采取技術幫帶形式,將技術管理骨干進行編組,采取施工課題帶動、協同創新革新等方式組織交底培訓,強長鏈補短板,減少施工內耗,使工程建設快速推進。
雪后的慶陽換流站現場,工程各主要建筑物、設備基礎以“生長”之勢,似借春雪潤萬物之力,肆意成長,節節拔高。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