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wǎng) 時間:2025-05-13 21:48
向南
5月5日清晨,準格爾旗薛家灣的晨霧還未散去,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供電隊供電班組的班組長張岳飛已穿戴整齊,迎著熹微的晨光,大步邁向供電隊辦公樓。晨光穿透云層的那一刻,這群“能源動脈守護者”以堅定的步伐丈量礦區(qū)土地,用布滿老繭的雙手緊握工具,在晨光中定格成堅守者的剪影——這不僅是他們獻給“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特殊勛章,更是28雙緊握驗電筆的手,對“設(shè)備不停,供電不息”誓言的無聲堅守。
“兄弟們,‘五一’假期期間,安全提級管理,大家一定要保證安全,標準作業(yè)流程一步也不能少!”上午8時10分,張岳飛在班前會上用沙啞的嗓音說道。他的搭檔張亞剛將任務(wù)清單投影到身后的幕布上,7項供電保障任務(wù)赫然在目:6號WK-55電鏟倒電纜、1002鉆機走鉆加電纜、1003鉆機倒尾線……每個字都重若千鈞,如同精密的作戰(zhàn)部署。
供電電工正在連接供電線路耦合器。
8時40分,供電班組全體員工已分散在采場各個角落忙碌著。此時,采場風沙漸起。6號WK-55電鏟旁,蒙古族電工秦帥的絕緣手套正與螺栓配合默契,宛如跳著機械華爾茲。隨著電動扳手的三聲脆響,電纜快速接頭順利拆解。他俯身如弓,驗電筆在三相觸頭間劃出軌跡:“三相無電確認,電纜車可以卷放電纜了!”兩名組員聞聲而動,將電纜抬到電纜車液壓臂上。直徑20厘米的橘紅色電纜如同蘇醒的巨蟒,在滑輪組的引導下舒展300米腰身,金屬碰撞聲與風嘯交織成塞北特有的勞動樂章。
測量線路絕緣值、指揮電纜車敷設(shè)電纜、連接耦合器……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緊張作業(yè),上午10時20分,3根300米的電纜重新敷設(shè)完畢。秦帥將安全帽檐往上推了推,露出被汗水浸透的額頭,通過對講機笑道:“6號WK-55電鏟送電成功,準備轉(zhuǎn)場配合1002鉆機送電!”他聽著電鏟啟動時熟悉的嗡鳴聲,嘴角揚起接地線般沉穩(wěn)的笑容。對講機里傳來班組長張岳飛簡短的“收到”,這是老供電人特有的認可。
同樣的供電作業(yè)場景在露天礦采場各個平盤輪番上演:電工岳海波正在給1002鉆機敷設(shè)新的供電線路,整齊的電纜敷設(shè)在擋墻上,折射著老電工特有的強迫癥美學;柳東指揮裝載機拖拽尾線的身影,像極了草原牧人馴服鋼鐵野馬。當對講機內(nèi)各項工作任務(wù)完成的消息陸續(xù)傳遞到班組長張岳飛那里時,他抹了把順著安全帽系帶流進脖子的汗水,望著采場陸續(xù)恢復供電的巨型電鏟露出欣慰笑容。這是供電班組全體職工在節(jié)日里用堅守和付出換來的成果,他們那沾滿沙塵的雙手,在節(jié)日里構(gòu)筑了一張牢不可破的供電網(wǎng)絡(luò)。
電纜車正在給電鏟加電纜。
“上班快20年了,早就習慣了節(jié)假日不能與家人在一起。”白松笑著說,“對于我們供電人而言,每一個節(jié)日都和工作日一樣,我們的首要職責就是保障煤鏟安全、高效地供電。”此刻他正仔細檢查著工具箱,為下午的供電線路巡檢做準備。
下午4時,供電班組辦公室內(nèi),張岳飛在值班記錄上寫下:“5月1日,完成7項供電任務(wù),采場供電系統(tǒng)零故障運行。”這行簡潔的文字,承載著28名勞動者最莊嚴的承諾。窗外,巨型電鏟的鋼鐵臂膀仍在夕陽下舞動,將烏金浪潮推向遠方。
供電電工正在將耦合器放置到支架上。
每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當人們在悠閑度假時,這群能源動脈守護者在時光坐標系里重復著同樣的軌跡。他們用每一道絕緣膠帶的精準纏繞、每一次驗電筆的細致檢測,在塞北高原書寫著堅守的壯麗篇章。他們的歲月沉淀在電纜截面的銅芯里,榮譽鐫刻在設(shè)備絕緣值的參數(shù)中,而他們的答案,永遠藏在下一個奔赴現(xiàn)場的堅定身影里。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