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5-05-28 09:58
5月26日
渤海油田錦州25-1南油田E47H井
日產油達到130立方米新高
超配產近50%
該井是我國海上油田
首次實施電控智能分艙
疊加光纖永久監測技術的試驗井
井下實時采集傳輸13類數據至井上
單日數據采集量是鄰井的650倍
在井下,超過3500米的光纖可實現全井筒數據連續采集。工作人員解析數據“密碼”后針對性地調整油井生產制度,在保持該井高產液的同時,使其含水率持續保持2.5%低位。該技術的實踐應用標志著渤海油田智能完井獲得新突破。
完井是鉆井工作最后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采油工程的開端。工程技術人員鉆達設計井深后,以一定結構連通井筒和油氣層,構建起油氣滲流并匯集采出的通道。完井工藝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油井的生產能力和經濟壽命。
渤海油田著眼工程生產一體化,聚焦智能完井新工藝,在建井之初就為后續油田開發及措施調整預留空間,延緩氣水突破時間,優化油井產量,提高油藏最終采收率。
“分艙”是指根據地質油藏認識,將油氣儲層段劃分為多個層段,打開儲層較為發育、水淹程度較弱的層段進行開采,是完井工藝向智能化邁進的直接體現。
如果將智能分艙比喻為“數智完井1.0”,在該基礎上下入油管外永置式光纖就是“數智完井2.0”。錦州25-1南油田所在的潛山地質條件極為復雜,裂縫非均質性強,水淹規律多樣,傳統分艙手段依據測井資料難以把握潛山水淹認識,選擇開采層段無異于“盲人摸象”,給油氣田的高效開發帶來了巨大挑戰。
在以往分艙井的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臨井生產制度及該區域油藏大模型進行層段選擇,打開含水率低的層段、關閉含水率高的層段,實現總體采收率的提高。潛山層段則大有不同,新油藏地質資料少,可借鑒井史資料寥寥無幾。基于此,項目組與地質油藏專業經過深入研究和反復論證,決定在E47H井進行智能分艙永置式光纖下入作業。
在E47H井中,通過向部署到井下的光纖射入激光并分析散射回的光信號,記錄全部分艙段上的溫度、聲波信息,項目組可實現全天候實時監測,綜合多源信號分析數據計算產液剖面,提前采取措施,精準開關對應油層段。
智能完井技術的升級迭代面臨諸多挑戰。因多段分艙的井下環境,光纖設計隨生產管柱下入井內需多次穿越井下工具和熔接。項目組提前組織作業專家隊伍,結合該井實際工況和施工難點進行多次實驗和論證,最終形成光纖下入期間的完整性保護方案。
施工中,項目組針對水平段光纖下入摩阻大的技術難點,制訂了200米/次的監測方案。面對光纖熔接的不確定性,現場人員通過精細化操作,完成了17次0.1毫米級精度熔接,不僅在試驗井實現技術融合升級,也在實踐中完善了作業方案,積累了作業經驗。
該項智能完井技術的意義不僅在于能夠指導單井遠程監控管理,輔助生產調整和優化,更為地質研究、油藏開發等業務的數字化提供支撐,實現油田建設全業務鏈數據原始積累和共享協同,助力創建智能化工作流。
有限天津分公司持續推進新型鉆完井技術能力建設,深化智能完井系統優化升級。隨著多平臺多區域新技術實施,渤海油田將實現生產端反哺勘探端的一體化機制,構建起集成化的工作環境,使各專業能夠實時共享數據和信息,以“庖丁解牛”之姿進行協同作業。(文字 | 康博微 魏輝龍 圖片 | 王雙龍 葉霖)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