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時間:2025-02-26 11:03
近期,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相繼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全年財報。整體來看,五大國際石油公司全年凈利潤合計約1022.7億美元,同比銳減204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減少約17%。這一數字不僅揭示了石油行業在當前市場環境中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更預示著行業內部正醞釀著一場深刻的變革。
全球石油行業面臨深刻變革
五大國際石油公司2024年盈利水平整體下滑。具體來看,bp的財報顯示,其全年利潤同比下降35%,僅為89.15億美元;殼牌2024年調整后盈利237.16億美元,同比下滑16%;雪佛龍歸母公司凈利潤176.61億美元,同比下降17.35%;埃克森美孚實現凈利潤336.8億美元,同比下滑6.5%;道達爾能源調整后凈利潤為183億美元,同比下滑21%。
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的業務表現一定程度上受2024年全球煉廠煉油利潤率縮水影響。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報告顯示,由于全球煉油能力不斷提高但石油需求仍然疲軟,2024年9月,全球月均煉油利潤率已降至2020年以來最低水平。
多重壓力下煉油利潤顯著降低
全球煉油能力提升與石油需求疲軟矛盾顯著,直接導致了煉油產品供過于求,進而壓縮了煉油利潤率。
需求疲軟,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2%,比2023年低0.1個百分點。特別是歐洲,經濟增長緩慢疊加高通脹和高利率的壓力,進一步抑制了消費者支出。盡管中國、印度和巴西等關鍵國家的需求增長仍較為強勁,但其對全球需求的拉動作用已明顯減弱。據國際能源署(IEA)、EIA等多家機構預測,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不足100萬桶/日,低于2023年超200萬桶/日的增量水平。
供應過剩,全球煉油產能持續增加。得益于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和中東)的煉油設施擴建,以及歐美地區煉油廠的升級改造,2024年,全球石油供應量增至1.028億桶/日,同比增加60萬桶/日。IEA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石油供應仍將比需求多出45萬桶/日,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失衡。
關稅政策與能源轉型雙重影響下的成本上升,進一步壓縮了煉油業務的利潤空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無疑為煉油業務本就復雜的形勢雪上加霜。本屆特朗普政府此前曾宣布,自2月1日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石油及天然氣等基礎能源物資亦囊括在內。此類關稅壁壘一旦生效,將不可避免地沿著供應鏈向上游傳導,推高煉油行業生產成本,包括汽油、柴油及航空燃料等產品。其市場價格也將隨之水漲船高。埃克森美孚等大型企業已將此視為2025年的一個重大風險因素,預示著煉油業務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市場環境。
在能源轉型趨勢下,全球煉廠不得不投入更多資金用于環保升級和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例如,歐洲和美國的多家煉廠正在積極采用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以減少碳排放。然而,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雖然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環保形象和市場競爭力,但是同時也顯著增加了運營成本。雪佛龍首席執行官Mike Wirth表示,煉油業務的疲軟態勢可能會持續到2025年。
石油公司回歸傳統油氣業務
盡管國際石油公司煉油業務的利潤大幅縮水,但以油氣勘探與生產為主的上游業務仍是石油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道達爾能源憑借其巴西Mero-2和Mero-3項目、美國的Anchor項目、阿根廷的Fenix項目等的啟動,獲得凈收益100億美元,占公司總凈利潤的55%。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也通過二疊紀盆地的產量上升,實現了油氣產量的創紀錄增長。埃克森美孚上游業務為公司貢獻了超七成的凈利潤,較2023年增加了40億美元。雪佛龍上游業務收益186.02億美元,成為公司全年唯一實現收益增長的板塊。
面對可再生能源業務回報微乎其微的現狀,國際石油公司紛紛調整戰略方向,計劃縮減對低碳業務的投入。道達爾能源將低碳項目預算從5億美元降至4.5億美元,同比削減10%。殼牌則調整了其能源產品的碳強度目標,中止并出售了在美國、菲律賓等地的風電和制氫項目。殼牌首席執行官魏斯旺表示,與其他公司相比,殼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沒有競爭優勢,因此決定將更多精力放在石油和天然氣上以提高利潤。
這種戰略調整反映了全球氣候治理存在一個核心矛盾——盡管氣候變化的風險在數十年間不斷累積,但投資者更關注短期盈利。石油公司們在傳統業務與低碳轉型之間的搖擺,正是這一矛盾的直接體現。
與此同時,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企業不得不通過并購重組和裁員來優化資源配置,鞏固市場地位。2023年10月,埃克森美孚宣布以595億美元并購先鋒自然資源。若計入債務,此次收購總價值達到645億美元,成為數十年來美國油氣上游最大的并購案。同月,雪佛龍宣布并購赫斯公司,并計劃在2026年底前裁掉15%至20%的全球員工,以削減成本、簡化業務并完成重大收購。這些并購交易充分體現了大型跨國石油公司聚焦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實現持續盈利增長的戰略思維。他們致力于在立足既有業務的同時優選并購策略。
石油公司的未來需要在危機中孕育新機會。短期內,主要國際石油公司仍將依賴傳統油氣業務來維持現金流的穩定。但從長期來看,低碳轉型仍是未來發展趨勢。bp已率先宣布對10個重要低碳項目的投資,殼牌也在不斷優化其能源投資組合,盡管該公司面臨裁員與業務剝離的雙重挑戰,但仍在堅定不移地朝著2050年的凈零排放目標邁進。
總體而言,上述一系列調整無疑預示著全球能源版圖的重新布局。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轉型浪潮中,政策導向、技術創新與市場機制,將成為引領變革的關鍵力量。把科技變量轉化為發展的最大增量,或許是危機中最篤定的答案。 (李佳奇)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