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8-27 16:11
滿弓勁發 全力以赴
——能源行業應答2024年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大考”綜述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李東海
入夏以來,全國大部地區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高溫“炙烤”下,17個省級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7月2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14.51億千瓦,為歷史新高,相比去年最大負荷超1億千瓦。
應答迎峰度夏電力保供這場“大考”,能源行業多點發力、協同共進,堅決扛牢電力保供主體責任,確保民生用能和全社會用電無虞,為全國經濟企穩回升提供能源保障。截至目前,全國電力供應保障有力有效,各地均未采取有序用電措施。
電煤穩產保供 發電機組頂峰出力
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在能源保供中仍發揮著“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
8月20日,在我國首個兩億噸煤炭生產基地——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補連塔煤礦井下綜采工作面,采煤機司機熟練地操控著手中的遙控器,采煤機滾筒所到之處,煤塊輕松地從煤壁上滑落至刮板運輸機,一路經過破碎機進入輸煤皮帶,再經過運輸系統轉運、輸送至地面。
“在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期間,我們隊每多割出一刀煤,就是2500噸,可滿足沿海電廠一臺67萬千瓦的機組多運行8小時、多發電量536萬千瓦時。隊里每天能產出4.5萬噸煤,通過11列火車接續運往港口,保證電煤安全穩定供應。”綜采一隊生產副隊長王維說道。
當前,國家能源集團正加快推動煤炭儲備,優化生產作業組織,確保自產煤保持月均5000萬噸峰值水平。
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日均產量保持在1200萬噸以上,煤炭進口2.5億噸,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同比增長12.5%。統調電廠存煤達2億噸以上,港口庫存也處于歷史高位。
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清潔煤電保電力穩定供應。總體來看,在電煤中長期合同和高庫存支撐下,我國煤電兜底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與此同時,水電、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也“火力全開”。
8月7日—14日,世界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三峽電站充分發揮大水電“硬核”調峰能力,執行開停機165臺次,期間日均調峰量超700萬千瓦,最高調峰幅度達780萬千瓦,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在四川,世界級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水風光日發電量屢創新高。通過錦蘇直流、雅湖直流等特高壓輸電線路,雅礱江的綠色電能3至5毫秒就可以送至川渝、華東、華中等地區。
在云南,作為“西電東送”南部通道的重要電源,總裝機規模超3000萬千瓦的華能云南分公司多能互補基地,運用跨流域梯級電站調度控制系統,統籌水、火、風、光共濟增發,頂峰保供。
在內蒙古,全球陸上單體最大的風電項目——國家電投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范項目,首批120萬千瓦就地消納工程發電量持續增長,為電力保供注入綠色動能。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0億千瓦,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4億千瓦,風電裝機容量約4.7億千瓦。
今夏,越來越多的“風光”轉化澎湃綠能,點亮萬家燈火。
電網優化調度 跨省跨區電力協同互濟
迎峰度夏期間,利用電網調度手段在更大范圍內平衡電力供需,是應對負荷尖峰時段電力供需矛盾的高效之舉、經濟之策。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部綜合計劃處處長章姝俊向記者介紹,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浙江、安徽兩地依據兩省電力供需形勢,迎峰度夏期間置換互濟電力100萬千瓦,以長三角區域合作形式提高兩省電力保供能力,有效緩解了兩省高峰期間用電緊張局面,助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劉剛表示,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可調用的用戶側資源接近2000萬千瓦,如果這些資源全部接入跨省互濟平臺,基本可以彌補迎峰度夏電力缺口,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不僅長三角區域——
5月11日,閩粵聯網工程首次以200萬千瓦滿通道能力送電廣東,全力支援廣東電力需求。5月,廣東開始入夏,福建將富余電量送至廣東,支撐廣東夏季用電負荷高峰;7月至9月,西南水電充裕時,廣東則將盈余電力送入福建,緩解福建夏季負荷高峰期的供電壓力。
近年來,廣東、福建兩省簽訂了電力電量互送協議,建立起常態互濟、應急互濟等長效機制,常態化利用閩粵聯網工程輸送能力,擴大了省間電力互濟互惠成果。截至目前,兩省已完成25次電力互送交易。
從各地各級電網優化調度成效來看,電網企業堅持全網“一盤棋”,推動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全國電力安全保供能力穩步提升。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家電網區域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超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南方電網區域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426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表示,國家能源局以“常態供應有彈性、局部短時緊張有措施、極端情況應對有預案”為目標,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全力保障迎峰度夏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杜忠明指出,將指導電網企業優化調度運行安排,充分釋放輸電通道能力,利用不同地區的用電高峰時段差異,開展區域間、省間錯避峰運行和余缺互濟。
用戶側主動響應 新型儲能成為保供“生力軍”
當前,需求側資源逐步成為一種廣泛參與電網運行、實現供需資源協調優化的重要資源。今夏以來,各地通過價格信號引導用戶合理用電,助力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成效顯著。
7月19日,四川省通過0.3元/千瓦時激勵機制,鼓勵電力用戶將檢修時間調整至夏季用電負荷高峰期,引導用戶錯峰用電。避開夏季用電負荷高峰期,用戶用電將更便宜。
據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數據顯示,今夏該省共有606家電力用戶參與主動錯避峰響應,預計日均減少用電負荷20萬千瓦。
在安徽,通過優化調整分時電價,峰谷電價時段向前平移、價差拉大、尖峰時段更集中,鼓勵企業通過合理排產、錯峰生產,轉移主要生產負荷至低谷時段,顯著降低了用電成本。
“我們簽訂的響應負荷量是1萬千瓦,用電高峰時主動減少用電,即使響應八成的負荷量,一天也有約6萬元的補貼。”安徽亳州鴻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鴻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宋俊山說。
據統計,國網安徽電力主動錯避峰負荷資源庫已簽約用戶1.2萬戶,響應能力超450萬千瓦,占全省用電最高負荷的8%左右。
記者了解到,全國每年用電負荷高于95%的尖峰負荷發生時間只有幾十個小時,如果能夠在這幾十個小時適當錯避峰用電,可以節約5000萬千瓦以上頂峰發電資源。
多點發力,九龍治水。迎峰度夏期間,新型儲能在促進新能源開發消納和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強。
據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介紹,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穩步增長。截至上半年,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4400萬千瓦,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40%。
邊廣琦指出,新型儲能調度運用不斷增強,調節作用逐步顯現。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上半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達390小時、等效充放電次數約93次,同比分別提高約100%、86%。南方電網公司經營區上半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達560小時,接近2023年全年調用水平。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放電、容量、投資等補貼政策的出臺,新型儲能電站將成為需求側響應的重要依托。要推進新型儲能技術多元發展,從試點示范走向規模化商用,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全面提速,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消費需求提供可靠保障。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