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6-30 14:00
李彩玲 陳佳儀
近年來,國家能源集團重慶公司積極推進“馭風”“沐光”行動,在農村地區利用零散土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清潔能源,為農村能源革命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截至6月23日,國能重慶新能源公司風電裝機容量約為29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約為19.4萬千瓦。投產至今“風光”累計發電近5.6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22.7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500萬噸。
“光景”成“錢景”
近年來,光伏發電這個將“光景”轉化為“錢景”的陽光產業在重慶農村悄然興起。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產業振興,“光伏+農業”是重慶市巫溪縣鄉村振興規劃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中確定的產業體系中的重要內容,為此,國能重慶公司巫溪塘坊“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應運而生。
在巫溪縣的塘坊光伏電站,近13萬塊光伏板沿山勢而建、連線成片,宛如藍色的海洋,在烈日下熠熠生輝。該電站運維人員羅小強介紹,該項目通過給農戶支付土地租金的形式,減少農業生產的土地租金成本,在土壤深厚、土地平緩的地方可種植蔬菜、中藥材、牧草等,也可以散養土雞、羊和蜜蜂,促進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在農業用地上安裝光伏板,實現了太陽能發電與農業生產的雙重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國能重慶新能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黃亮指出,光伏板為農作物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減少了水分蒸發,有助于節水灌溉。
同時,光伏發電為農業生產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滿足灌溉、照明、溫控、自動化設備運行等多種需求,降低了農業生產對外部電網的依賴。黃亮表示,“農光互補”項目除了提高光伏發電和農業生產的雙重收益,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外,還帶動了光伏設備制造、安裝與維護、農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讓百姓真正實現利用閑置資源,坐享“陽光收益”。
“新能源+”為鄉村振興蓄能
隨著“千家萬戶沐光行動”與“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深入實施,重慶農村地區將形成更加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新能源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也將成為農村社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助力構建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新能源產業鏈條長、配套企業多、集聚效應明顯,新能源項目建設還能夠有效帶動研發、制造、建設、運營、物流等全產業鏈體系向農村地區轉移,讓資源稟賦變成農民致富和鄉村發展的源頭活水,提升農村自主發展能力。”國能重慶新能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乾堯指出,盡管藍圖已繪就,但能否將鄉村“風光”真正發展成為鄉村的風光產業,還需細化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探索。
據介紹,近幾年,該公司積極探索“新能源+”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模式,通過產業帶動、環境優化、就業幫扶、黨建共建等多維度發力,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優勢與農村地區資源稟賦相結合。同時,實施“農光互補”、鄉村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一系列“新能源+鄉村振興”典型項目,將清潔、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理念融入農業農村建設。
徐乾堯表示,鄉村振興“風光”正好。國能重慶新能源公司堅持將新能源建設作為振興鄉村的重要抓手,致力于當好鄉村振興的“拓路者”,以先進技術和模式,推動風電、光伏成為農村能源革命的新載體、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能,為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