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6-13 19:03
海上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474萬千瓦!中廣核參加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并分享全球實踐經驗
當地時間6月12日,中國廣核集團應邀出席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通過海洋空間規劃推動藍色經濟與可持續海洋發展”主題論壇。據介紹,中廣核積極拓展海上清潔能源應用場景,已打造近20個海上風電、海上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474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148億千瓦時,能夠滿足超800萬戶家庭年度用電需求。
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郭新剛在現場分享了中廣核積極探索海洋清潔能源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努力構建“藍色能源+海上糧倉”多元化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企業實踐。據了解,中廣核創新推進“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產業融合,實現人海和諧共生。在山東建成中國首個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研究試驗項目——中廣核萊州304兆瓦海上風電項目,開創了“藍色海洋+海上糧倉”的共生模式,通過風機樁基與養殖設施的一體化設計,在實現風能的高效利用的同時,探索出一條“以漁促電、以電養漁”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據統計,中廣核已累計打造類似的水上、海上、陸地融合發展項目50余個?!惫聞偙硎?,清潔能源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健康、穩定的海洋生態系統,中廣核將持續探索商業模式向自然受益轉型,以共享發展理念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海洋經濟綠色發展。
會議期間,法國綠色海洋研究院正式發布《中廣核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以中廣核企業實踐為例,系統闡述海上清潔能源發展與海洋生態保護協同共生的創新理念與實踐成果,旨在為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清潔能源協同發展提供可借鑒的行動方案。
《白皮書》顯示,從規劃建設第一個核電項目——大亞灣核電站開始,中廣核便形成了“共生、互生、再生”的海洋生態保護理念,在大亞灣、陽江、紅沿河等核電基地周邊海域建立完整的生態監測和評估體系,構建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機制。據統計,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陸海區域200多種動植物物種生長良好,累計發現中國二級保護石珊瑚種類15種,通過在基地海域建立珊瑚保育區,確保了珊瑚礁生態系統的自然穩定。(記者 白宇)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