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 時間:2022-08-31 10:34
今年,國網山東威海供電公司在“精致電網”理論探索、建設推進過程中,始終將數字化作為探索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性、基礎性抓手,促進數字化技術與能源電力系統全環節、全要素的融合創新,建設地市級能源互聯網示范區,賦能威海精致城市建設。
建設多元協調電網
2021年以來,威海供電以數字化運維管理為依托,成功由傳統運檢模式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打造一體化電網智能運檢體系。實現“無人機巡檢+可視化巡視+人工巡視”為主,在線監測、移動巡檢、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為支撐的智能運檢模式;220千伏變電站全部完成輔控信息改造,實現“無人值守+集中監控”變電運維新模式基礎構建;在配電專業構建“供電服務指揮中心—末端供電服務網絡”兩級快速響應體系,在山東省率先應用具有地區特色的主動運檢工單。截至8月15日,累計完成主動運檢單3409例,故障跳閘率同比下降73.7%,非計劃停電發生率同比下降97.96%。
3月24日,威海進行了全國首次省市兩級萬千瓦級空調負荷動態調控試驗。該試驗依托省市兩級的“源網荷儲”系統調控平臺,自動跟蹤新能源發電情況,根據發電量進行閉環調整,是電力系統向“源網荷儲”協調互動模式轉變的重要一步。
目前,威海電網新能源裝機總量118.7萬千瓦,占電網最高負荷的47.8%。威海供電借勢數字化技術發展,應用5G技術對可調資源集中監控,通過云計算,實現全量可調資源調控策略優化,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可調資源精準控制和協同互動,率先建成地市級“源網荷儲”多元協同互動示范區,實現新能源發電量與用電負荷的正比調節,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打造最強“數字大腦”
8月15日,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鳳林工人新村3號樓業主劉同偉家突然停電。他剛準備撥打報修電話,手機就收到一條停電提醒短信。這條短信來自威海供電配電能源互聯網平臺。該平臺搭載了電能質量、主動搶修、主動運維、信息管理4大類22項業務場景,能夠以熱力圖的形式展現負載、停電、搶修等7個方面的配網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威海配電能源互聯網平臺上線后,威海配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85%,提升0.024個百分點,客戶年平均停電時間降低至1.0738小時每戶。通過數字化應用賦能,威海電網更加智能,威海供電也借勢實現了企業管理方式的轉變升級。
來到位于威海供電辦公區的威海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威海電網的“數字大腦”——“精致電網”全景導航器正在運行。“精致電網”全景導航器于2021年3月啟動建設,現已迭代升級至2.0版本。它是以企業數據中臺及專業系統數據資源為基礎,利用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的行業領先的地市公司級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可以對電網調度、營銷服務等12大專業70余套系統7000余項指標數據進行按需調用、加工分析,從而為各級電網管理人員提供全景式指標展示、預警式診斷分析、智能式輔助決策等功能服務,推動企業管理方式從過去“分散條塊化”向“數字智能化”跨越升級。
探索“雙碳”特色實踐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分布式光伏邁入高質量發展時期,成為綠色能源主力軍。威海供電調研國內外已有成果,結合威海分布式光伏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分布式電源控制工作,將其納入電網統一管理。
威海供電利用現有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構架,確定分布式光伏控制策略接口服務方案,安裝能源控制器、多功能斷路器等設備,借助5G網絡高帶寬、低延時、高安全性等特點,在山東省率先將分布式光伏轉變為可觀、可測、可調、可控的電網可用資源。當前,威海全域未發生一例光伏用戶導致臺區電能質量異常或光伏發電無法消納的情況,全力保障了威海清潔能源安全高效消納。(劉中華)
責任編輯: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