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電傳媒能源大數據微信公眾號 時間:2021-07-21 14:25
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張媛媛
7月16日,全國碳市場開市交易,首筆碳交易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重點排放單位逾2000家,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40億噸。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市場啟動初期,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并銜接我國正在實行的碳排放強度管理制度,采取基準法對全國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分配核發首批配額。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全國碳市場的運行,有望大幅降低全社會總的減排成本,助力我國較早實現一個相對較低的排放峰值,而這也將降低后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難度。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碳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教授認為,碳市場作為一種促進減排的市場機制,允許碳排放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通過市場進行自由配置,相比行政手段,能夠以比較低的成本實現既定的減排目標。
業內專家分析,對于直接參與碳排放交易的企業,以5%的抵消配額上限測算,目前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項目年減排量的缺口在1.5億噸左右,參與開發的新能源企業及碳資產開發管理企業將獲利。
此外,碳價也存在很大的上漲空間。《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平均碳價將從2020年的人民幣49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93元,到本世紀中葉將超過167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從宏觀和長遠看,碳價由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總體狀況和趨勢決定。合理的碳價,既可以彰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的決心和力度,又能夠為碳減排企業提供有效的價格激勵信號。
以下是我們梳理的碳交易市場近況,與大家分享。
碳交易數據
中信證券專家團隊預計未來數年內,全國碳市場價格將溫和上漲,根據中國碳論壇發布的《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2025年上漲至71元/噸,并在未來十年末漲到93元/噸。
【拓展閱讀】
碳交易概念:碳交易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統稱,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在《京都協議書》要求減排的6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為最大宗,因此,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在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從而具備了商品屬性。
通俗來講,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作商品來進行買賣,需要減排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額,超額排放則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比如,某個企業每年的碳排放配額為2萬噸,如果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碳排放量減少為15000噸,那么多余的5000噸,就可以在碳市場上出售。
碳匯交易數據
【拓展閱讀】
碳匯概念: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以林業碳匯為例,森林碳匯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相應的還有草地碳匯、海洋碳匯、生物碳匯,本質上只要能產生固碳作用,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都可以稱為碳匯,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
林業碳匯:每畝林儲碳0.9噸碳匯造林經濟效益測算:CCER碳價30元情景下,每畝林地CCER收入達27.00元,對林業碳匯項目收入端彈性達15.39%,利潤端彈性達66.73%,凈利率提升10.26pct至33.33%;CCER碳價60元情景下,每畝林地CCER收入達54.00元,對林業碳匯項目收入端彈性達30.79%,利潤端彈性達133.46%,凈利率提升18.11pct至41.18%。
責任編輯:趙雅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