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5-03-05 17:05
三峽電站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每天,數以萬計的機組設備在這里“發聲”。如何區分正常和異常的聲響?能否將看不見的聲音轉化成看得見的圖案?近日,我國首個巨型水力發電機組智能音頻巡檢診斷系統(以下簡稱音頻巡檢系統)的正式投用,大國重器的“心跳聲”第一次被看清、看懂。
圖為三峽電廠員工檢查音頻巡檢設備。受訪單位供圖
“該系統最大的特點,是能將音頻轉換成可視化的聲紋圖譜,輔助技術人員研判機組運行情況。”三峽集團所屬長江電力三峽電廠副總工程師吳禮貴告訴記者,“音頻巡檢系統”的投用,不僅提高了三峽電站運行效率,也讓大型水電站的智能化運維水平進一步提升。
音頻巡檢系統由傳導聲紋傳感器、陣列聲紋拾音器、邊緣計算智能網關、云端服務器引擎等共同組成。它與醫院的聽診器有相似之處,都可以進行聲音的收集與傳導,但音頻巡檢系統在聲音處理與分析方面更為復雜。
吳禮貴介紹,音頻巡檢系統用聲紋傳感器、拾音器采集機組在旋轉、摩擦過程中產生的聲音,再由專用信號電纜將聲音傳輸到邊緣計算智能網關,精準提取音頻的關鍵信息。此后,音頻巡檢系統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分析信息數據,再通過云端服務器,將聲音數據轉換成語譜圖、聲壓圖等,直觀呈現出來。
一旦發生設備異常振動、軸承偏磨或液體氣體泄漏等聲響,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精準指示故障的類型和位置。“對于運維人員來說,這就像設備給出的專屬提示,讓人一目了然。”吳禮貴說。
目前,三峽電站音頻巡檢系統覆蓋三峽左岸電站14臺機組,包含主變壓器、調速器系統、水輪機等關鍵設備區域。自投用以來,該系統已成功采集到海量高質量音頻數據,通過處理與分析技術,形成肉眼可見的聲紋圖譜。為大國重器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何亮 唐東軍 蘇凱琪)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