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峽小微 時間:2025-02-17 11:17
春節之后,昆侖山巔。
目前世界3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超高海拔地區)裝機容量最大、調節庫容最大的在建抽水蓄能項目——青海南山口抽水蓄能電站(簡稱南山口抽蓄電站)正式進入上、下水庫土建及金屬結構安裝階段,這也標志著該電站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 南山口抽蓄電站所在昆侖山脈
“現在的施工方案,下水庫庫底的粉土層挖開后,就不要全部用石渣筑底了,你們作業的時候還是要多注意些。”三峽集團所屬三峽建工青海南山口抽水蓄能項目部(以下簡稱三峽建工南山口抽蓄項目部)工程管理部負責人董亞康正在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技術交底。
南山口抽蓄電站位于青海省格爾木市,地處青藏高原北緣昆侖山中,其上、下水庫作為電站樞紐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水庫正常蓄水位3675米,調節庫容1611萬立方米,下水庫正常蓄水位3228米,調節庫容為1648萬立方米。上、下水庫開挖總方量與防滲總面積分別達到2496萬立方米和162萬平方米,均居世界高海拔抽蓄電站前列。
粉土層開挖是下水庫施工中的一大難點。
▲ 正在施工中的南山口抽蓄電站下水庫
董亞康繼續補充道:“我們庫底覆蓋有一層厚達一米多的粉土層,試驗發現這層粉土用壓路機不論怎么碾壓,也無法壓實。這樣不論是沉降,還是防滲都不合格,因此最初的施工計劃是將這層粉土全部挖走,然后回填石渣改善土層,進而滿足設計需求。”
但在后續施工中發現,南山口當地石渣資源比較緊缺,而大壩填筑也需要使用大量石渣,因此使用大面積石渣回填并不是最佳選擇。
▲正在施工中的南山口抽蓄電站下水庫
經過反復試驗比對,三峽建工南山口抽蓄項目部最終決定采用“庫周瀝青混凝土+庫底土工膜”的復合防滲設計,并在下水庫創造性地應用瀝青混凝土面板碎石土壩,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問題,還可以節約3萬方石渣。
按照新的施工方案,幾十臺挖掘機與裝載車在上、下水庫庫底川流不息,而冬日里的氣溫也已經到了零下。
受高原氣候影響,南山口抽蓄電站上、下水庫極端氣溫可達零下38.3攝氏度,這種酷寒的天氣給施工增加了不少難度。
“這邊冬天本來就風大,戶外作業時有太陽還好,趕上陰天或者下雪,在現場一下車就把人吹得凍透了。人受不了,設備、混凝土也都受不了。”董亞康一邊喝著熱水一邊解釋道。
▲正在施工中的南山口抽蓄電站上水庫
為了克服低溫天氣影響,三峽建工南山口抽蓄項目部一方面為施工人員配備足夠的防寒保暖用品;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選擇施工技術,如為提高混凝土抗凍性能,特意采用特殊的混凝土配合比等。
整個項目自2023年開工,目前,除上、下水庫土建建設全面開工外,地下主副廠房施工也在穩步推進中,并已完成頂層開挖。
▲正在施工中的南山口抽蓄電站主副廠房洞室
南山口抽蓄電站主副廠房洞室長339米,寬27米,高56米。一進入洞室,首先感到的是溫度要比戶外的上、下水庫高一些,但高原地區的另一個不利因素也顯現出來了。
“就是缺氧,洞子里面含氧量更低一些。”現場工作人員說。
南山口抽蓄電站所在的格爾木市海拔2800米左右,含氧量為低海拔地區的70%左右,而電站下水庫海拔超過3200米,施工現場,特別是不易通風的洞子內的含氧量自然更低。
來自三峽集團所屬三峽發展公司的監理李峰第一次到工地時,為了第一時間更直觀地了解現場情況,未等身體適應新環境就選擇了直接進洞。但進去不久李峰就因為缺氧,出現了較強烈的高原反應,同行人見狀馬上扶他回到了車上休息并拆開便攜式氧氣瓶給他供氧。
“當時吸了一罐氧氣后,就好受了些,后來再進洞時就適應多了。”李峰回憶道。
▲正在施工中的南山口抽蓄電站主副廠房洞室
低氧環境不僅對人的身體有影響,也降低了設備的工作效率。
董亞康為我們算了筆賬:“打個比方:一臺空氣壓縮機在平原能帶動三臺設備,在這就只能帶動兩臺,我們簡單算了下,各種設備的工作效率大約下降了30%。”
為避免低氧造成的負面影響,三峽建工南山口抽蓄項目部在施工洞內布置了完備的通風設備,并設置了氧氣監測設備。一旦出現氧氣含量降低的情況,就立刻停止施工,疏散人員。
同時,三峽建工南山口抽蓄項目部還聯合各參建單位,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洞室施工方案,并多次在開挖期間召開施工設計、進度控制等專題會議,先后解決了洞室開挖中通風排煙、多專業多工序穿插施工等困難,為打造安全高質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南山口抽蓄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安裝8臺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可逆式蓄能機組,設計年均發電量48.24億千瓦時,是青海省“十四五”規劃重點開發的首個在沙戈荒地區建設的抽水蓄能項目,預計2028年年底實現首臺機組發電,2030年全部機組投產發電。
南山口抽蓄電站建成后將承擔青海省電力系統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和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對優化青海電網配置能力、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可為海西州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提供必要的電源支撐。(孫愷 閻譽尹)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