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8-09 11:37
加強充電網絡服務保障能力建設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 張永偉
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充電網絡建設。據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472萬輛,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813萬輛。2024年上半年,海南、浙江、廣西新能源汽車銷售滲透率超過50%,廣東、江蘇等12省市滲透率超過40%。根據有關部門預測,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過4000萬輛,2030年保有量將超過8000萬輛。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1024.3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312.2萬臺,隨車配建樁712.1萬臺。充電運營商、車企、傳統能源企業、大型國央企將進一步加大充電設施投資力度,政府部門也在分場景、分領域、分階段有序推進各類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電動汽車具有天然移動儲能特性,可作為可調節負荷參與電網互動,平抑分布式光伏、綜合能源單元負荷波動,是未來能源系統的重要節點。通過配套靈活的充放電價格機制、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方式,能夠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構建。當前由于局部配電網接入能力有限,存在供需不匹配問題,電動汽車作為需求側靈活調節資源,其響應活力尚未得到激發。為此,《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一是要提升包括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在內的新型主體涉網性能,二是要開展配電網可接入充電設施容量研究,針對性提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接網能力,三是創新探索應用主配微網協同的新型有源配電網調度模式,四是重點開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
城內充電是當前充電的短板。
為滿足廣大電動汽車車主不同層次的出行需求,《行動方案》提出以“兩區”(居住區、辦公區)、“三中心”(商業中心、工業中心、休閑中心)為重點,因地制宜布局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解決城市目的地充電需求,切實提升用戶充電便捷性、滿意度。
城際間充電網絡建設是重點。
要根據電動汽車車主跨城出行需要,加快打造有效滿足電動汽車中長途出行需求的城際充電網絡。一是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位建設城際快充站,滿足電動汽車城際、省際出行需求。二是在城市周邊、景區、農村等地區加強建設力度,確保充電基礎設施在各類區域有效覆蓋,建設形成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布局的充電網絡,科學銜接充電設施點位布局和配電網建設改造,確保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
電動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是重要趨勢。
要構建智能充放電引導服務能力,借助價格激勵手段引導用戶積極響應智能充放電管理,通過完善電動汽車充電分時電價政策、探索放電價格機制,參與智能充放電的用戶可以獲得充電費用優惠以及放電補貼。通過構建電動汽車、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雙向互動體系,調節電動汽車充放電時間、功率等,使其成為電網削峰填谷、調頻、備用資源,有效發揮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或移動儲能的靈活性調節能力,緩解配電網運行壓力,為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是關鍵穩舵器。
針對智能有序、大功率充放電等先進需求,通過標準制修訂來減少甚至消除制造或建設不規范、車樁不兼容的問題,降低系統性風險,保障產業鏈健康、高效發展。電動汽車充放電技術標準與汽車、交通、電網、電力市場、信息數據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存在較多交叉,統籌考慮包含新型電力系統在內的發展訴求和綜合效益,強化車網互動標準體系系統性建設。推動充電基礎設施標準“走出去”,參與全球能源科技合作,強化提升中國技術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