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1-19 17:54
愛琴海邊風車轉
——國家能源集團色雷斯風電項目助力希臘能源轉型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莫非 通訊員 岳婷婷
乘車從希臘東北部港口亞歷山德魯波利斯出發,向北盤山行駛近2個小時,就能看到峰巒疊嶂的格拉瑪提卡奇風電場。蒼翠的青山和清脆的鳥鳴,伴隨著遠處的白色風車飛旋,彰顯著國家能源集團以綠色清潔能源助力希臘經濟發展的決心。
格拉瑪提卡奇風電場是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歐洲新能源公司(以下簡稱“歐洲新能源公司”)在希臘投資的色雷斯風電項目4座風電場之一,也是我國在希臘的首個風電場。近年來,該項目助推了希臘及周邊環地中海地區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成為中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綠色名片”。
緣起:共建“一帶一路”點亮希臘的燈
2018年,乘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快車,歐洲新能源公司全面推進希臘色雷斯風電項目,致力于歐洲及環地中海區域清潔電力、節能環保領域項目的開發、生產、經營管理、銷售、投資,并通過投資經營活動,積極架設溝通中國和項目所在地國家和居民之間的跨文化橋梁,為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色雷斯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7.82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6億千瓦時。項目可滿足3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萬噸、節約標煤5.3萬噸,相當于種植36萬棵樹,為推進希臘能源轉型作出貢獻。
色雷斯山區冬季潮濕低溫,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會出現風機結冰現象。然而,當地的結冰監測系統準確度并不理想,有時出現停機現象,需要人工重啟,這不僅在冬季大風期內增大了電量損失,還為工作人員人身安全帶來隱患。
為此,歐洲新能源公司成立核心科研團隊,開展了系統性研究和試驗。“中國企業的先進技術將以往風機結冰的麻煩事都解決了,我的工作環境更加安全,電場也能提高風能利用效率。”供職于歐洲新能源公司8年的希臘籍值班員斯塔夫羅斯·索馬迪斯如是說。
歷程:將“綠色”植入企業發展
作為中國在希臘投資的首個風電項目,歐洲新能源公司將“綠色發展”理念深植企業發展基因,始終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方針,積極打造環保示范項目,竭盡全力維護好色雷斯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
“我們是一家綠色能源企業,希望將綠色環保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在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方面,我們堅持最高標準,采用先進技術,防止風電站對當地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格拉瑪提卡奇風電場安全工程師約阿基姆·帕特里利斯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排查各類風險因素。
為了保護鳥類,歐洲新能源公司開展了鳥類監測及防撞研究,在2座風電場內安裝了14套先進的鳥類防撞系統。該系統應用視覺識別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在飛鳥靠近風機時會發出警報,驅趕它們。如果警報無效,風機會自動停機,并在飛鳥離開后自動重啟。得益于2座風電場的成功經驗和對4個風電場的全覆蓋,至今未發生一起鳥類撞擊事件。
此外,公司還聘請鳥類專家,每年定期到色雷斯風電項目觀察鳥類種群變化情況,通過使用紅外線攝像等技術手段,監測和記錄鳥類的遷徙路徑和活動范圍,結合鳥類防撞系統數據撰寫觀察報告,提交希臘能源與環境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化解鳥類與風力發電機的沖突風險。
升華:國相交在于民相親
為尋找世界各國如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答案,2022年以來,國華投資及歐洲新能源公司先后組織了10余次專題活動。特別是2024年組織的“Z世代(中歐)能源行”,邀請了歐洲“Z世代”青年代表和希臘籍員工一起親身探訪希臘及中國北京、山東威海的新能源項目。從愛琴海畔到黃海之濱,一場跨越兩萬里的風電之約,讓能源真正成為中希文化交流的“連心橋”。
“通過與同為山地風電項目的中國技術人員交流,我發現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供給和需求都很大,因此在中國實現‘碳中和’更可行。”約阿基姆·帕特里利斯感慨地說。
“如今能在自己的家鄉找到這樣一份前景樂觀、收入穩定的工作,周圍的朋友都很羨慕我。”索馬迪斯見證了中國能源企業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國企業經常組織類似活動,邀請我們這些員工家屬到公司和風電場參觀,體驗家人工作狀態,了解企業經營理念。”索馬迪斯的妻子索菲亞非常支持他在中企工作,“這份工作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歸屬感。”
以白色風車為引,以清潔能源為線。如今,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裝機總量已經突破1億千瓦,走出國門的10個新能源項目場站,不僅為希臘、澳大利亞、南非等5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也在當地環境保護、教育醫療、社區發展、平等就業等方面作出了表率。在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添磚加瓦的同時,也讓中國技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惠及了更多國家和地區,打造了全球可持續能源的合作典范。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