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時間:2024-08-29 11:45
炎炎夏日,記者走進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科技感滿滿的忙碌景象,機械臂不停舞動、物料運輸機器人來回穿梭,一輛輛新能源汽車相繼生產下線。“熱門車型供不應求,工廠最近一直在滿負荷生產。”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總經理曹楠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量121.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5倍,增速在國內汽車產量前十省份中排名第一位。
作為我國傳統的汽車制造基地,重慶汽車產量曾在2016年達到316萬輛的最高峰,躋身全國產量之冠。但受制于產品結構偏中低端,在隨后的市場下行周期中,重慶車企產量急轉直下,2019年回落到138萬輛。能否成功“破繭突圍”,考驗著這座西部“汽車城”。
“我們抓住全球汽車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升級的機遇,錨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這個主攻方向,堅持政企協同發力,以創新鏈協同、產業鏈集聚,培育汽車產業新生態。”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涂興永說。
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是引領產業突圍的“絕招”。近幾年來,重慶政府部門出臺《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2—2030年)》及5個專項行動計劃,全方位支持整車和關鍵部件企業面向純電動、插電式、增程式、氫燃料、換電式等多種技術路線全面布局。
走進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一輛輛酷炫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依次排列,原力超集電驅、零起火鋰離子動力電池包、高算力中央計算平臺等科技成果集中展示……
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已形成1.8萬余人的研發團隊,去年至今發布了“金鐘罩”品牌動力電池、新藍鯨動力系統等一系列新成果、新技術,持續為消費者提供新的用車體驗。
產業“蝶變”,離不開上下游協同和不同行業跨界融合。今年7月,賽力斯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問界M9車型,迎來第7萬輛交付。
“近年來,我們與華為跨界合作,堅定‘軟件定義汽車、用戶定義汽車’的技術路線,聯合設計、聯合營銷,為用戶提供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產品和智慧出行解決方案,贏得市場青睞。”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表示。
對比昔日的“產量之冠”,如今的“重慶造”汽車已煥然一新。重慶市經信委汽車工業處副處長楊威威介紹,截至目前,重慶已集聚長安汽車、賽力斯等16家新能源整車企業,整車主力產品普遍達到L2級以上級別的輔助駕駛水平,一批車型具備L3級輔助駕駛技術水平。上半年,重慶20萬元以上車型合計產量達29.4萬輛,同比增長132.4%,占比較去年同期增加12.1%。
良好的產業生態推動新集群加速集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業簽約項目179個,簽約金額1300億元。目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3大系統、12大總成、56個部件已實現全覆蓋。
面向未來,重慶汽車產業正進一步向新、向高發展。作為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之一,重慶規劃到2026年打造覆蓋道路里程超5000公里、人口超1100萬、支撐服務車輛數超100萬的“車路云一體化”標桿城市,蓄力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張桂林 黃興)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