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13 15:51
張忠孝 徐亞蕾
2004年12月30日,四川省水電集團揭牌成立。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從無到有,由弱到大,由虛變實,走出了一條勇往直前的追光之路,書寫了砥礪前行的輝煌篇章,結出了繁花似錦的累累碩果。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滿懷激情與敬仰的心情,共同翻開“追光記廿——慶祝四川省水電集團成立20周年系列報道”的序章。
這一串串數字,是四川省水電集團從萌芽到參天大樹,從涓涓細流到江河湖海的壯闊征程。以數據為筆,以事實為墨,勾勒出水電集團二十年間波瀾壯闊的發展軌跡。每一組數據背后,都承載著無數水電人的汗水與智慧;每一個數字的跳動,都是水電集團生命力與活力的最佳注解。它們記錄了水電集團創新與突破的每一個瞬間,見證了我們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不斷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數說發展之一:從80.95億元到393.59億元
80.95億元:由四川省水電集團承接的四川水利電力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放到全省地方電力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資金。
393.59億元:截至2024年,累計投放的電網及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資金總額。
農網改造宣傳現場。
歷經一二期農網改造工程、農網完善工程、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農網鞏固提升工程,從跨越海拔5050米雀兒山山口的“柯洛洞—馬尼干戈”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到電力扶貧示范項目“昭覺縣(懸崖村)電網建設改造升級工程”;從橫臥涪江之上的電航工程“冬瓜山電站”到實現四川省屬電網220千伏變電站建設零的突破的“合江縣220千伏龍潭變電站”;從全面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任務,到提前半年完成責任區內國家深度貧困地區的“三區三州”農網改造升級三年行動計劃……
20年來,總計投放電網及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資金393.59億元,初步形成川南以宜賓片區為主、川東以達州片區為主、川西以涼山片區為主、川北以平武青川為主的4個區域電網格局。
無電地區電力建設為昭覺縣群眾帶去光明,當地彝族群眾歡慶通電。
跨越海拔5050米雀兒山山口的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數據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水電集團在農網建設領域深耕細作、碩果累累的輝煌歷程。從20年前的80.95億元初始投入,到如今已累計投放高達393.59億元的資金,這一跨越式的增長,實現供區電網從薄弱到堅強的蛻變,彰顯了水電集團對改善農村電力基礎設施、促進鄉村電氣化的堅定承諾,更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響應和實踐。
合江電力公司220千伏龍潭變電站。
資中電力公司無人值守110千伏龍結變電站。
20年來,四川省水電集團以不懈的努力,將曾經偏遠落后、電力供應匱乏的農村地區,逐步轉變為電網覆蓋廣泛、供電穩定可靠的現代化新面貌,有效解決了農村用電難的問題,在點亮千家萬戶、照亮鄉村的夜晚的同時,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促進了農業現代化、農村產業多元化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為實現農村電網與主網架的深度融合、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永安電力公司冬瓜山水電站。
平武電力公司南壩水電站。
從80.95億元到393.59億元的華麗蛻變,不僅是水電集團農網建設成效的生動寫照,更是水電集團勇于擔當、銳意進取精神的真實體現,在為全國農網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示范樣本的同時,彰顯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有地方電力企業服務國家大局、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與擔當。
數說發展之二:從0家到46家
0家:四川省水電集團成立之初,旗下沒有參控股公司。
46家:截至目前,四川省水電集團已擁有46家參控股公司,其中全資公司8家,控股公司22家,參股公司16家。
四川省水電集團歷經多年砥礪奮進,實現了從零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從最初的初創階段逐步發展成為擁有46家參控股公司的大型國有企業,這一發展壯大過程始于產權改革。
2005年,水電集團成立了5個工作小組,分赴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和川中各市(地、州)縣(市、區)開展產權改革工作。然而由于各地認識不統一,各方疑慮多,改革異常艱難,進展十分緩慢。水電集團向省政府草擬上報了《關于省水電集團運作與發展及農網資產處置的實施方案》,也就是后來省政府批準印發的川府發〔2007〕15號文件,對地方電力產權改革的“重大意義、行權宗旨、清產核資、產權界定、運作模式、重組方法、讓利政策、發展措施、組織領導”等重大事項作出了詳盡規定,制定了“投資在當地、發展在當地、納稅在當地、就業在當地、統計(GDP)在當地”五大讓利政策,從而解除了當地政府、企業、職工的后顧之憂。
與原宜賓市宜賓縣政府簽訂重組協議。
通過不懈努力,成功克服了初期的重重困難與挑戰。隨著2005年8月8日原四川省水電集團宜賓長源電力有限公司(現四川能投宜賓市敘州電力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實現了全省地方電力企業產權改革零的突破。
四川省水電集團對控股的地方電力企業所在地政府承諾做到“五不變兩保證”:即獨立法人地位不變,稅收解繳關系不變,現有供區不變,項目法人不變,農網還貸征收主體不變;保證不挪用下屬企業資金,保證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電能保障服務。由于充分照顧了地方利益,經過艱辛談判和努力,屏山、高縣、興文、資中、昭覺、開江、三臺、青川、萬源等縣級地方電力公司先后加入,完成了資產確權重組,掀起了地方電力產權改革的新高潮。
在穩固電網主業的基礎上,四川省水電集團秉持“長短結合、主輔并舉”的發展思路,積極拓展多元化業務板塊,包括電力承裝修試、電源開發、綜合能源、金融、信息科技、地產等領域,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壯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了四川能投所屬電力開發集團、建工集團、金鼎產融集團、新城公司成長發展的基礎。
除了發展實體企業,水電集團還積極開拓資本市場,成為西昌電力和廣安愛眾兩家上市公司的第二大持股股東,也是達州電力集團的第二大股東。通過整合宜賓片區優質資產成立四川能投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登陸香港H股的內地電網公司,是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中第一家首發上市企業。
如今,四川省水電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46家參控股公司的省屬大型國有企業,其發展歷程充分展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壯麗畫卷。
數說發展三:從18人到10685人
18人:四川省水電集團第一批員工人數。
10685人:截至目前,四川省水電集團職工人數(含四川能投發展和金鼎集團)。
四川省水電集團從“一塊牌子、一枚公章、一紙公文”和18名員工起家。水電集團成立之初,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起家之艱辛可見一斑。幾經周折,租賃了原成都市帝殿賓館兩層客房作為辦公場地。首批18名職工則是從省水利廳、省地電局抽調來參與開業相關準備工作。
四川省水電集團成立大會。
2005年1月18日,天清氣朗,春陽高照,18位同志列隊升旗,鞭炮齊鳴,在辦公主樓前正式掛上“四川省水電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共四川省水電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兩塊牌匾。時任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家清主持掛牌儀式,時任副董事長、總經理張忠孝進行了簡短致辭,18人組成的四川地方電力產權改革首支“聯合艦隊”,秉持“情系大眾、回報光明”的初心,自此揚帆啟航。
在企業快速發展的歷程中,人才始終是推動企業前進的第一資源。四川省水電集團深刻認識到人才建設的重要性,將人才戰略置于企業發展的核心位置,致力于構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多層次的人才隊伍。經過多年的精心布局與不懈努力,已成功建立起包括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內的三支核心人才隊伍,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作為四川省能源電力行業的重要企業,水電集團深知技能人才的重要性。通過積極實施“技能強企”戰略,著力培養一支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川省水電集團2024年新員工培訓合影。
經過20年的探索與實踐,水電集團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包括新員工入職培訓、崗位技能培訓、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多個環節,幫助員工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職工搭建技能展示平臺,積極組織員工參加國家級、省級等技能大賽,舉辦內部技能競賽、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激發員工學習技能的熱情和積極性,榮獲省級競賽獎項79項,14人榮獲省級以上技能大師、技術能手、優秀工匠等稱號;在基層公司大力推行“師帶徒”學習模式,通過一對一傳承技藝和經驗,縮短人才培養周期;依托“蔣成永電能計量技能大師工作室”“王俊崗勞模創新工作室”等省級大師工作室,為員工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不斷推動了企業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將安全教育培訓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定期開展安全知識講座、應急演練等活動,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從初創時的18名職工,到如今擁有10685名職工,培育了數量眾多的優秀管理人才、技能工匠、技術能手等,他們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川省水電集團將繼續秉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著更加輝煌的未來闊步前行。
從初創時的蹣跚學步,到如今行業內的穩健領跑。到2024年底,資產總額近900億元,增長約8倍;營業收入近130億元,增長約49倍;利潤超15億元,增長約12倍。這些數字,詮釋了“堅持與超越”的真諦。這20年,是市場規模從點到面、從區域到全川的飛躍;是農網建設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華麗轉身;是企業社會責任從默默耕耘到廣受認可的深刻體現。從經濟指標的穩步增長,到科技創新的累累碩果;從企業文化的深度培育,到四向發展的廣泛拓展,每一步都是對這段非凡歷程的深情回望與致敬。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