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1-19 15:35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肖波濤)自我國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以來,能源領域一直是我國碳減排的主戰場,而電網則是推動能源轉型和實現國家“雙碳”戰略的樞紐。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推進,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傳統配電網正在逐步由單源供電模式向著復雜多源網絡的新形態配電網方向發展。面對新形勢發展的大潮,南方電網廣西桂林供電局錨定打造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的智能配電網為核心目標,以服務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使命,苦練內功馭電網,建成廣西區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自愈型智能配電網,為經濟躍升營造可靠的用電環境。
隨著當地政府通過“騰籠換鳥”,逐步淘汰落后型產業,引入高附加值產業,發展布局實現了迭代升級,這也對電力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新產業生產過程中對供電連續性、電壓穩定性更為敏感,一旦出現停電,將直接導致整條生產線產品發生問題。為此,通過打造自愈型電網,提供高品質電力來響應更高產業需求。
自愈型電網的核心就是減少停電時間、提升復電效率。過去運維人員收到工單先要抵達現場研判故障區段,繼而進行供電方式切換,恢復非故障區段供電。而現在線路發生故障時,自動化主站行使“大腦”的職責,根據終端上傳的信息研判電網故障情況,向相關智能開關“發號施令”,隔離故障位置并轉供電能,實現電網自愈,自動化主站便可以完成故障判斷和開關操作。
通過一組數據直觀反映了桂林自愈型電網的強大功效:2023年桂林市故障停電用戶中約80%通過自愈配電網實現了快速復電,平均復電時間由傳統人工方式的三小時降低至不足三分鐘,減少約98%。從停電到復電,僅過去了不到3分鐘,憑借電網系統智能化操作便實現自愈,無運維人員參與其中,這便是桂林電網的“硬核”之處。
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的意見》,提出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供電可靠性是衡量“獲得電力”服務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3年來,通過持續提升電網自動化水平,提升具備三遙功能(遙信、遙測、遙控)的中壓開關密度,全市非故障區段的用戶均可“自愈復電”。歷經3年時間,桂林電網在供電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配網自愈復電成效已居廣西前列。
為提高自愈動作成功率,通過在實踐中淬煉電網,下大力氣做好自動化系統缺陷的發現、甄別及消除,保障整個系統穩定運行。此外,通過在計劃停送電操作中進一步檢驗開關功能,為電網“強身健體”。今年以來,桂林配調已進行自動化開關遙控操作近萬次。
隨著數字型電網的建設,也將不斷推進電力調控業務向著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桂林供電局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借鑒國內先進智能調控建設經驗,通過數字化轉型賦能,發揮智能調控優勢,并逐步摸索建立“設備智能程序化操作、智能監視自主巡航、計劃檢修自動駕駛、配電網自愈規模化應用”等先進數字化電網調度運行體系。相信不久將來,隨著智能化電網的高速發展,幫助每一度電承載更多的減碳能力,讓綠色能源成為能源主要的供給來源,推進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責任編輯:吳蘇靈